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预防医学系2课程设置课时: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10学时联系方式: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Tel.:2057153Baidu贴吧:yfyxx(讨论、答疑、作业)http://tieba.baidu.com/f?kw=yfyxx#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资源→(ppt、wmv)http://eol.shzu.edu.cn/eol/jpk/course/layout/default/index.jsp?courseId=12042小复习: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3例:1.某地某年为了解该地区居民饮用含氟过高水人群氟斑牙情况,调查了甲区560人,乙区1200人。其中,甲区患病人数为106人,乙区为122人。2.甲乙两地农村钩虫感染情况调查,甲地钩虫感染150人,乙地钩虫感染100人。定性数据:绝对数4绝对数在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某种性质类别一系列原始计数数据。反映事物的绝对水平或实际水平。仅由绝对数还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比较。例1患病情况乙区比甲区多(122-106)=16人能否说乙区比甲区患病情况严重?例2钩虫感染人数甲地比乙地多(150-100)=50人能否肯定甲地比乙地人群钩虫感染程度更为严重?5例1甲区患病率=(106/560)100%=18.93%乙区患病率=(122/1200)100%=10.17%甲区患病情况比乙区严重。例2已知甲地调查1500人,乙地调查1000人甲地感染率=150/1500×100%=10.0%乙地感染率=100/1000×100%=10.0%两地人群钩虫感染的严重程度是一样的。6相对数两个有关联的数据之比。用以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便于对比分析。相对数与绝对数的关系:互相补充一、常用相对数781、率率(rate):率表示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度,通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万)、或十万分率(/10万)等来表示。计算公式为:比例基数有可能数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所际数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实率比例常数%,‰,1/万,1/十万注意:(1)比例基数可根据习惯用法确定,算得的率保留一、二位整数,如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用%,肿瘤死亡率用1/十万。(2)计算率时,分母不宜太小。(3)率不能直接相加。(4)不受其它指标的影响;各率相互独立,其之和不为1(如是则属巧合);910例4-1某单位在2009年有3128名职工,该单位每年对职工进行体检,在这一年新发生高血压病人12例,则121000=3.843128‰‰高血压发病率2.构成比(proportion)概念:是指一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在事物整体中所占比重用以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公式:第i个类别的观察单位数构成比=×100%k个类别的观察单位数总数A=×100%A+B+C+……11注意:(1)构成比的特点是各部分的数值总和为100%。(2)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所占比重的增减,相应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和分布。(3)构成比只能说明比重和分布大小,不能反映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与构成比的区别)1213例4-2某医院某月住院病人数、死亡人数及统计指标如下表所示。疾病类型(1)病人数(2)病死人数(3)死亡构成(%)(4)病死率(‰)(5)呼吸系统疾病6202523.8140.32循环系统疾病10303533.3333.98消化系统疾病5402019.0537.04恶性肿瘤3002523.8183.33合计2490105100.0042.17表4-1某月某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数及死亡人数统计14相对比(relativeratio):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联指标值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说明A是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通常用倍数或分数表示。这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的患病人数;也可以是性质不同,如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体重指数,BMI)。其计算公式为%100BA相对比15例如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男性人口数为686852572,女性人口数为652872280人,则即男性人口数是女性的1.052倍。1.两类别例数之比052.1652872280686852572=男女性别比16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是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中常用的指标,表示在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疾病发生的概率之比,反映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说明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其计算公式为P1为暴露组的发病率;P0非暴露组的发病率。10PRRP2.相对危险度17例4-3某地市区非吸烟女性饮酒者和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