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医附一院精神科昆医附一院精神科姜红燕姜红燕病例病例11•刘某,男,35岁,医生•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乏力懒动3月。•患者一年前因工作调动,对工作环境不满,感无力改变,渐渐开心不起来,很怕去上班,感到脑子变得迟钝,工作能力下降,特别无用,连开个处方,药名都想不起来。病例病例11•不想做事、不想见人,尤其是熟人,常常整日卧床,懒动,全身乏力,无精打采。对生活、工作渐渐无望,总在自责当初为什么同意组织的安排而调动工作。为什么来到这个新的单位。现在成了一个废人,成为了家里和工作单位的负担,对不起家人,自责自罪,唉声叹气。病例病例11•近1月无数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走在路上总会想到:“要是被撞死就好了。”3周前曾割手腕自杀未遂一次,但仍有强烈的自杀观念。•精神检查:患者双眉紧锁,愁眉苦脸,反应迟钝,不愿意服药治疗,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患者妻子反映:以往是一个外向、开朗、有责任心的人。病例病例22•杨某,男20岁,学生•持续情绪高涨、兴奋话多、行为增多1周。•以往情绪低落10月。•病史:患者2月前出现夜间睡眠减少,但日间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秦始皇再世,拥有超级智商、情商、财富。常因小事与同学、家人争吵。病例病例22•既往曾有无明显诱因的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发作,均能自行缓解。•就诊时的症状:•心境高涨、易激惹。夸大妄想、精力充沛、鲁莽行为,睡眠需要减少,无自知力。心境障碍概述心境障碍概述•(一)定义•心境障碍(mooddisoeder)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概述概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如幻觉、妄想及严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发作性病程,大多数病人有复发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发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女性发病率是男性2-3倍(单相),双相相等。•大约15%的患者久治不愈。•高达15%的病人死于抑郁症所致的自杀或未遂自杀;自杀在抑郁各阶段均可出现。•80%的患者会复发。抑郁是危险的疾病抑郁是危险的疾病•199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调查资料表明,抑郁已经成为导致中国疾病负担最大的第二号疾病,位列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之前,说明抑郁除了减少生命年限之外,更能损害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抑郁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抑郁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的抑郁患者有自杀念头三分之二的抑郁患者有自杀念头•10~15%10~15%的抑郁者自杀成功的抑郁者自杀成功抑郁已成为综合医院的常见病抑郁已成为综合医院的常见病•门诊患者中具有抑郁的比例达到9—20%•住院患者中多达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者伴发抑郁女性抑郁患病约为男性的2倍•女性终身患病率20—25%•男性终身患病率7----12%(二)(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神经生化改变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4、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的发生和大脑神经递质抑郁的发生和大脑神经递质5-5-羟色胺(羟色胺(5-H5-HTT)的功能性缺陷有关)的功能性缺陷有关如果如果5-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摄取、降解的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抑郁的发生羟色胺的合成、释放、摄取、降解的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抑郁的发生躁狂发作的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心境高涨:愉快、热情、乐观;愤怒、敌意、攻击行为。•2、思维奔逸:联想加速,随境转移意念飘忽、音联意联•3、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的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抑郁心境:是特征症状。情感基调低沉、悲伤。•2、快感缺失:自我感觉差,自我评价低自卑、自责、自罪•3、精神运动迟滞•4、自杀观念和行为•5、昼夜节律:昼重夜轻表情痛苦,情绪低落失眠、早醒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心情烦躁、易怒坐立不安、紧张恐惧各种疼痛加重不愿意配合治疗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悲观想法甚至采取极端行为自杀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抑郁症的躯体症状•1、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2、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3、性欲减退;•4、便秘;•5、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节律改变。抑郁性木僵抑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