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鼻及鼻窦的检查VIP免费

鼻及鼻窦的检查_第1页
1/3
鼻及鼻窦的检查_第2页
2/3
鼻及鼻窦的检查_第3页
3/3
在进行鼻部检查时,应先详询病史,对病人发病情况、病程经过要有所了解。耳鼻咽喉疾病常相互联系,故应同时了解耳、咽、喉部病史情况,如有颈部肿块存在,亦应了解其与鼻病的病使联系。对于鼻部症状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鼻塞交替性或持续性;渐进性或是近日发生;先发生于一侧后又影响到对测或两侧同时发生。2.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水样、粘液性、粘液脓性、脓性、血脓性、痂状。分泌物量的多少,有否臭味。3.鼻出血发生于何侧,量的多少,即往有否出血及可能引起鼻出血的原因。4.头痛及局部头痛头痛及局部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有无规律性。5.嗅觉障碍单侧或双侧第一节外鼻检查法注意观察外鼻部及其周围额面部皮肤色泽是否正常,有无肿胀、增厚、水肿、皮下淤癍等现象;又无皮下捻发音及触痛、压痛,鼻骨有无骨折或移位。第二节鼻腔检查法受检查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如为体弱病人,也可取半卧位进行检查。鼻前庭检查法被检查者头稍后仰,检查者以拇指置于鼻尖,余指置于额部。轻触鼻尖部,观察有无触痛,然后将鼻尖部轻轻抬起,观察鼻前庭部皮肤有无充血、肿胀、增厚、糜烂、皲裂及结痂现象,鼻毛是否脱落或粘结;有无分泌物及其性质等。鼻腔检查法通常以左手执鼻镜,将镜页合拢,由前鼻孔平鼻底轻轻放入鼻腔深度不应超过鼻阈部,以免引起疼痛或粘膜损伤。将镜页缓缓张开,嘱病人头部渐向后仰,取由下向上的顺序,进行鼻腔观察,首先是鼻底、下鼻道、下鼻甲及鼻中隔的下部分,继而观察中鼻道、中鼻甲及嗅裂。应注意粘膜是否光滑、润泽,有无充血、肿胀、干痂,鼻甲的大小,鼻腔的宽窄;中鼻道及嗅裂有否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中隔的位置及形状,中隔前区粘膜有否出血或糜烂;有无新生物,新生物的性质,触之是否易出血等。如粘膜肿胀或下鼻甲肿大,妨碍检查时,可用1%麻黄系溶液喷雾鼻腔,使粘膜收缩后再进行观察,检查完毕后,退出鼻镜时两镜页要稍张开,以免将病人鼻毛夹住起疼痛。第三节鼻窦检查法局部触诊前组鼻窦的急性炎症,在鼻窦的浅表部位可出现压痛、触痛或叩痛触压时两侧应以指腹用同等力量触压进行比较。额窦炎时,在眉弓处有叩痛,在眶上壁内侧有触痛;筛窦炎在内眦部有触痛;上颌窦炎时在前壁相当于尖牙窝部有触痛或叩痛,患侧上列牙的第二双尖牙及第一、二磨牙亦可出现叩痛。鼻腔所见观察鼻腔脓液来源,对诊断很有帮助。在中鼻道前端出现浓液,多为额窦炎症。在中鼻道中部有脓,多为前组筛窦感染。在中鼻道中部稍后有脓,多为上颌窦化脓。在嗅裂部有脓,则多为后组筛窦及蝶窦炎症。当中鼻道及嗅裂部无脓性分泌物而局部粘膜水肿、充血明显,亦应考虑有鼻窦炎症之可能。体位引流法在进行体位引流前,以1%麻黄素溶液喷雾鼻腔,充分收缩中鼻道及嗅裂部粘膜,使窦口通畅。,其原则是所引流的鼻窦窦口,应处于该窦的下方如检查右侧上颌时,将头俯于桌面上,然后将面部向右侧转90度。检查额窦时,头位应直立。检查前或后组筛窦时,头应向前倾或后仰各约30度左右。检查蝶窦时,头应俯于桌案上。待5~10分钟后,观察各鼻窦开口位置是否有脓,用以诊断鼻用于诊断鼻窦炎。上颌窦穿刺法为诊断上颌窦疾病临床常用的方法,将冲洗物收集离心沉淀后行细胞学检查,对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亦可通过穿刺针向窦内注入造影剂,以观察窦腔内粘膜变化及占位性病变。X线检查鼻窦在正常情况下,各窦充气情况良好,其在照片上的密度,与眼眶的密度相似,故判断其有否病变,常与同侧眼眶的密度相比较,如照片上显示窦腔密度高,多示有病变。在正常情况下,鼻窦粘膜在照片上表现为窦边缘镶有一条白线,此即粘骨膜白线,在有炎症时,这一白线变得模糊或消失,并可见到增厚的粘膜的阴影。如需观察窦腔内是否有积液,可令受检者取坐位投照,即可观察窦腔内有否液平面出现,尚可根据窦腔内的阴影及是否有骨质破坏,可以判断有否民情囊肿、息肉、异物、肿瘤等。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位置。1.鼻颏位(瓦氏位,Water’sposition)此位置主要用于观察上颌窦。两侧岩锥部均投影在上颌窦之下方,后组筛窦在上颌窦之内上角,前组筛窦在眶之内则,额窦呈放大或变形在瓦氏张口位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鼻及鼻窦的检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