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间美术”关键词的嬗变文章摘要:民间美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其社会境况将如何改变?这种改变对民间美术又意味着什么?“全球化”对原来“民间美术”的改变来自两方面釜底抽薪:经济基础的同化和文化审美的同化。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民间美术也完全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东西,面对日益富有的社会中产阶层娱乐需要而成为旅游纪念品,产业化的“新民间美术”品在未来必然呈现繁荣之势。同时,文章在全球化造成民间美术本质改变的情况下,提出应采取以教育为先导对萎缩的民间美术进行动态保护的观点。Abstract:HowwillaboutsocialsituationchangeofChinesefolkartsintheprocessofglobalization?Andwhatisthemeaningaboutthechanging?Thechangingofthefolkartsthatbroughtaboutbytheglobalizationwilldecomposethefolkartsformtwoaspects:assimilationofeconomicfoundationandaestheticfoundationtothefolkarts.Atthesametime,withtheglobalization,thefolkartsmayturnintoanotherkindofthing.Facingtheneedofmiddleclass,thefolkartswilltransformintosouvenirofthetourists.Andtheindustrializationoftheneo-folkartswillbeprosperityinthefuture.Atlast,thearticleputforwardsthestandpointthatitisnecessarytoemploythehigheducationtosavethefolkarts.一民间美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其社会境况将如何改变?这种改变对民间美术又意味着什么?“全球化”是二十世纪末开始在全球出现的现象,由于上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与人、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从现实具象到意想中抽象距离在日益缩小,地球正变成地球村。何谓“全球化”?即使学术界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目前就“全球化”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全球化’,因为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民族---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境遇。第二种认为,‘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自古以来就有,只要看看看埃里克.沃尔夫的《欧洲和没有历史的人》就不难明白;在这本书里,新石器时期的贸易线贯穿全球(当时的全球范围),波利尼西亚的制品保留在非洲,亚洲的陶片散布在世界各地。第三种承认‘全球化’和那种世界市场的关系,并认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的最终视野,虽然当前世界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贸易网,但规模和程度己大大不同;第四种假定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也就是跨国资本主义阶段,而‘全球化’是这个阶段的本质特征,常常与人们所说的后现代性相联系。”1后两种是当前普遍为社会所认同的观点,本文论题也正意欲以此为基础展开。由新资本所引领的“全球化”将以其无比的能力和无尽的吸引力触及世界上每个国家,“全球化”能给世界上边缘角落的人展现从未见过的、光怪陆离的新东西;“全球化”也必定产生新的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全球化”更会无情地摧毁一切不属于其语境逻辑的东西,“民间美术”原先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在“全球化”触角所扫及的范围内必定会被改写得面目全非。对“民间美术”这一词每个人定不会陌生,提到这个词或许很自然地会使我们联想到每天电视广告短片中的出现的布老虎、纸风车、旅游摊点上出售的剪纸、面塑等。关于“民间美术”一词,张道一先生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辞典》中这样解释:“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范1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健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475页1畴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时代、边远地区的农猎畜牧混合经济时期形成的,包括民族美术在内的各民族民间美术。”2学者李砚祖先生以美术的受众面为基础将美术分为: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和民间美术等四类。无论怎样,“全球化”到来之前和之后的民间美术与众不同正在于它的“民间”二字,在中国这个有漫长农业文明的古国里,它是属于远离城市的偏僻乡村群体,它必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农业生产关系之上的“贫”之美、“手工”之美。而在“全球化”浪潮之后,“民间”这个加在“美术”之前的定语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改变而有和先前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设想四十年前,回顾五千年历史,在中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