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正义语境下的愤怒VIP免费

正义语境下的愤怒_第1页
1/5
正义语境下的愤怒_第2页
2/5
正义语境下的愤怒_第3页
3/5
正义语境下的愤怒解读毕淑敏的作品不少,这位有着细腻手笔的作家有颇多让人动容的作品。但最让我体会到这个弱小女人精神之美的文章,还数《珍惜愤怒》。她曾是医生,深知愤怒的危害,却如此慷慨陈言“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她不能接受人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时还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和不懂愤怒。她高歌愤怒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换句话说她推崇“正义”语境下的“愤怒”。诗人邵燕祥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愤怒”的情感:“在多灾多难的国土上,若不感到痛苦,就是没有心肝;而说到有害的事物若不愤怒,就会变成无聊。——这一思想,我得之于19世纪的俄国,用之于20世纪的中国,我懂得了中国的痛苦和愤怒,也从而懂得了痛苦和愤怒无由表达时的忧郁。”与毕淑敏和邵燕祥同处文坛一代的才子董桥在《是对是错,吾爱吾国》中谈起鲁迅的愤怒时如此表述:“我深爱鲁迅的小说,写得非常有深度……可惜尖酸刻薄过了头,大损阴德。鲁迅学问不浅,雅兴不小,逛琉璃厂,收集版画,印制笺谱,热爱艺术,生活原本大有情趣,却难得快乐,永不饶人,就算最后真的成了革命斗士、青年导师,心里还是别扭,一脸嶙峋,可怜得很。他笔下的阿Q虽然死得不明不白,生前毕竟摸过小尼姑标致的脸,手指头腻腻的,飘飘然了好一阵子。人生苦短,关心社会,关心国家,见义勇为,肯定是要的;弄得自己老发脾气,笔头冒火,却往往会浪费学问,浪费元气。”我奇怪董桥这段文字议论的中心和阿Q的飘然有什么关系,更难于想象如何在“见义勇为”时保持心率的正常波动。但我能看清楚一个结果:董才子就是董才子,虽有着众杂志书刊编辑的头衔,却是不易读得懂“中国的脊梁”“民族魂”所蕴含的高深的。且不论鲁迅这一中国脊梁剖析国民性的700万字背后有怎样艰辛的劳作,又有着怎样忧虑民族命运的拳拳挚子心。光是从国民性中挖出一个“看客”就足见他对国民精神入木三分的把握和维护正义的良心。生活需要正义,也时有正义之事发生。但“正义”必产生在一定冲突之中,以行动的直接冲撞或是潜在两种思想的剑拔弩张的方式存在。维护它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愤怒”。虽然人们需要理性和科学来赢得维护正义的最佳效果,但理性和科学绝对不能替代“愤怒”这一源自赤诚的情感,就像人们正义之感滋生时定同时诞生真诚一样。鲁迅深感国民劣根性的难于改变,他剖析了很多因素,但我以为最根本两点就在:其一、中国人做惯了奴隶;其二、习惯了以看客的姿态旁观。看客,让人们在丑恶面前置身事外,让人们该出手时袖手旁观;看客,让人们安享脊梁们开辟出的新时代时嘲笑崇高和揶揄责任。看客心态,也让富有闲情雅致的文人对伟人的鸿鹄之志做燕雀之乐;看客心态,也会让看客的位置永远处在时局和历史的看台之上。读懂何谓正义之时,就读懂了愤怒的意义。毕淑敏读懂了,所以她愿意以生命的一部分代价去换取愤怒的权利;董桥读不懂,所以他可以觉得“生前毕竟摸过小尼姑标致的脸”的阿Q虽死得不明不白却足矣!所以他可以对鲁迅的“一脸嶙峋”做出“可怜得很”的结论。殊不知他的“可怜”一词诞生,正是把自己定位在看客上,也是把自己精神领域圈得小得“可怜”之时。孟子在谈养浩然之气时,景春问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吗?孟子回答他们只是“妾妇之道”,也就是说他们连妇人都不如,最多只算是善迎时局、逆来顺受的小老婆。如果犀利的孟子再来点评红袖毕淑敏和须眉董桥,我想那会是怎样的精彩。孟子太遥远,浩然之气太理想化。人们的理想常常很高很远,仰视它让我们很累。但是我们不妨先实现眼前的一点小小的理想,去力所能及地实现你眼前的小小真善美。至少,在正义面前、在无良的场景中、在无理的要求下不要压抑你的愤怒,要珍惜你的愤怒。也许你不能改变很多,但是相信你的愤怒可以震慑丑恶的气焰。珍惜愤怒吧!当我们在维护正义之时没有了“愤怒”这第一反应,也许正是“正义”将要失语之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正义语境下的愤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