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如何知道学生预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体系对教师的角色做了更明确的定位: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那么,如何成功地扮演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呢?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历史课如何进行预习指导,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个人拙见。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逐渐具备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阅读能力——“会读”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读,掌握全部教材内容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安排时间、重点引导、多多点拨,训练学生学会分清主次,快速阅读教材,才能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学生也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指导阅读时教师要多动脑,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启发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读时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并要求学生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详细阅读、认真思考。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学生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课前预习、快速阅读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洪河屯乡一中魏秀娥初中历史课如何知道学生预习洪河屯乡一中魏秀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