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萧县教师进修学校朱世军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集光、形、色于一体,将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它巨大的信息负载则使课堂容量增大,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有力助手和课堂教学的“新式武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老师的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教学实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这一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过于追求形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多媒体课件的一大优势就是它以能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的长处于一身,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让学生觉得可感可闻可视,从而兴趣倍增,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与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是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图像和声音的依赖,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久而久之会培养思想的懒汉。再则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画与抑扬顿挫的声音虽然会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但是也会吸引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讲,没有时间去进行思考,有碍于对于知识的接受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偏离了教学目标,冲淡了教学主题。二、忽视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方面的培养,而且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比如说语言、神态、手势以及一些肌体动作,不但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还会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但现在的许多课堂上,老师变得更加注重手中的鼠标,大部分时间只顾忙着放映课件,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缺乏关注,也缺乏教师的热情参与,而学生只忙着观察应接不暇的课件,感官上的负担已经很重,也没有时间去关注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也缺乏参与的热情,成为缺乏活力的被动的学习机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不到体现,似乎双方都被应该作为教学辅助作用的多媒体给控制了,许多教学的应有之义与教育的培养目标都在这个时候不是丧失,就是过分依赖媒体技术时被淡化了,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的做法我们将都是对于多媒体使用的一个误读。三、教师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因此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有的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制作课件上,为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没有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也有的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这样一来,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操作者,而且这样大的信息量,势必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忽视也无暇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在这种情况下再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些老师认为,认为只要是以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思想就先进了,教学效益理所当然地就会高。既然自己的教学理念就是新的,那么在这种崭新思想与手段配合下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出色,所以在设计课件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多媒体只是帮助学生解决教材的工具之一,不注意将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何种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也有的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对于这种对于教学理念与目标的误读,我不敢苟同。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