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山油化纤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工艺技术周忠清方富禄(总厂职工大学)丰文舟绍了=氧化碳分离回啦工艺拙术的新进展和新动向,不仅有实用可靠的蒸馏、材理和化学疃收荨传统工艺,而且有新近开发的瑕跗和膜分离等先进工艺。同时,对上述各种工艺方挂进行了拉术经挤分析,可以租据田站{}{直曲原则进行选用为二氧亿碾的综音利用奠定了丰高的萋础为拇决二氧化硪『可题提供了新的对策拄术-二氧化碳阅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热门课题,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请如生物化学方法(植物光台作用)、模拟生物化学方法、催化活化方法(金属络合物活化)、光电化反应方法“等等}二氧化碳的应用正在不断扩犬;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与提浓也进行了许多基础研究和工艺研究⋯。在地壳中和大气中以及海洋里,都存在丰富的二氧化碳,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在碳资源。将来有可畿代替石油或煤炭作为有机合成工业的主要原料。实际上,除了开采天然的二氧化碳气井之外,在天然气、油田气、化肥工业(合成氨)、冶金工业(炼铁、炼铜)、炼焦工业、水泥工业、发酵工业、火力发电站、制氢装置和石油化工装置等副产气中.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在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中,凡是烃类氧化反应类型的装置,必定会产二氧化碳。就以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为例,芳烃联合装置的铡氢系统,大约有24万t/a的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占5o%左右,乙二醇装置也副产=氧化碳约6~8万t,聚乙烯醇装置也有0.5万t,a的二氧化碳,此外,其他装置的排放气体、工业炉婀道气、火炬气等均含不少二氧化碳。如果能台理加以回收耐用,将会取猖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分离回收工艺技术有关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的技术,目前约有四十多种工艺技术。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大类。1.1吸收法工业上采用的气体吸收法,可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1,1.1物理吸收法要求物理吸收剂必须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选择性好、沸点高、性髓稳定、无腐蚀、无毒等。现将工业上采用物理吸收的工艺路线、工艺条件、工艺特点,列于表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和扩散性能的研究,当前正在寻找溶解度大、选择性高、价廉易得、无毒无蚀.性能稳定优异的新型溶剂1,1.2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分离回收=氧化碳,通常采用热的碳酸钾水溶液或者乙醇胺类水溶液作为溶剂吸收剂。热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的工艺路线、工艺条件、工艺特点列于表2。乙醇胺类水滔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工艺路线,工艺条件和工艺特点列于表3。从表1~s中可以看出,吸收法分离回收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蜘金山油化纤襄1物理吸收工艺·15·工艺吸收溶剂暖收温度吸收压力(。Cj(L)尼气中c吼古)蒋液C0抽出量(Nma,/m~lJ再生方浊再生热(KJ,INma)H8脱腺率()COSCSi脱脒率(%)CHsSt{。CH8H脱昧吸收热(kJ/Xma)工艺特点脾浊(Shel1)环丁砜(45wt)二异丙醇胺<4owc)水(15wI)30~100(20~33×1e.【下25~∞水蒸气5024.4~6∞0.5脱除程步35E鲁奇油(Lug,酪r10~80)×1c5联台化学叠可汝Olll:edOhemica1)l常(20~30)×1c(嚣监l黑熊甲基毗咯烷胥iI丙I}5碳酸硝15~160×1CDC2~2O10.1下20~25水燕气或氯气闯蒸祛,忾提法闶蒸法、汽提法1CO1:n璇昧少1)腐蚀性小1)可选择性的脱嘉{器H:s0登I)休舟压>.~kg/eml常温(20~30)×lc0田蒸社1001001001001301∽脱障报少脱除很少脱际很步损失少特性低热和学性稳定.投腐蚀无毒性.安垒选择性脱瞎H1)蒸发损失步2)适于G0l和H8的浓度商的情配表2热碳酸钾吸收工艺丰菲尔槔法砷一碱法卡苏尔法改良热碳睦钾{击工.方法(Vet0Coke。)J(daraoI)(dataCarb)rBanfield)K!CO0。嚣糯lK2C0啦收溶捌DB(二乙醇胺)乙醇胺盐V(氧化钒)和x.r(可代替A80l%05啦啦温度(0)70~11070~I10C.3×i嗳收压力(Paf5.3×1c.C5~.2105~.20.06~0.2昆气中CO古量()0C5~02溶渣中。的抽出量(Nm0/ma)2O一一拍20~35再生方替水蒸气。:l3768.水蒸气再生热(KJ/Nma137e8.3~54.137B83~5“3.I日。8脱棘率()10a208、CS0脱除率()100100CHsSH,H38H脱陈租多脱除脱豫框步吸收热r【J/Nm0)l423581l72.36工艺特点1)添加叩A可促进吸收1)掭加AS0a或氨基乙1)暴加胺可促进吸收1)暴押乙陴胺可但进吸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