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示公益广告《妈妈,洗脚》。2.学生想说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2.指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3.交流:一位阿姨帮助素不相识的奶奶推门。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反倒给予鼓励。4.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1.自读这两件事,想想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2.交流第一件事。①推开沉重的大门才松开手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②阿姨轻轻对老奶奶说的话学生自由谈对这句话的体会。③带着温暖的感觉读读这件事。3.交流第二件事①母亲的神情、语言、动作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会这样做,这样说吗?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②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③从平静的眼神,平静的话语中,你认识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④鼓励的结果4.复述这两个小故事。5.学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想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说些什么?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你平时生活中有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学习文中两位人物的语言)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老人让座。②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忙着在山上种树。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4.朗读、背诵。请男孩子把这句话对女孩子说——请女孩子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5.读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教师最后在板书上画一颗爱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五、联系生活,指导实践。联系亲身经历,写写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将心比心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画于一颗爱心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心比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将心比心》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八课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能自读自悟课文。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即阿姨帮助奶奶、母亲鼓励护士,使学生明白“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二、教学目标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2、本课语言通俗,而且没有生字僻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本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