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陈宪基一、导入新课出示已知文言文句子: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同学们,大家对这些句子应该还很熟悉吧?(是)那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吧。(齐读)意思能背得出来吗?(能)那请能背的同学一起来背一下吧。(学生齐背)同学们背得可真好,说明你们学得得用心。刚才你们读的是属于什么语体的句子?(文言文)对,你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学生概括、教师点拔)----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实我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大家基本上以文言文作为书面语体,也就是大家在平常写文章或写信时都在使用这种语体。可见,文言文在以前是很流行的,同学们在兴趣学习吗?(有)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春秋时期的一则感人故事的文言文----伯牙绝弦(板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嗯,这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二、简要介绍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课文仅有3句话,77个字,但是这77个字里面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正是印证了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读,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读,那我们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从读开始吧。三、学生自由朗读,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四、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五、教师范读师:敢读就很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扬。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教师范读)六、学生练读师:“根据刚才的断句,自己再读读课文。”1、学生根据画的节奏再次练读。2、指名读。学生评价(如时间不够可取消)3、学生齐读,男女生比读,小组轮流读。七、理解课文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初悟绝弦1.品“善”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子期)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2、品“志”“善哉”(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谁能把那种太好了、妙极了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哪个词看出江河浩大无边?(洋洋兮)你能把江河的浩的无边读出来吗?【课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品“所念”“必得之”(1)想象善鼓的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