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从这里延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点击率:2394来源:学工处发布时间:2011/8/315:26:38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常抓不懈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素质为目标,以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净化社会环境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我校大力开展了“爱国主题教育”、“感恩诚朴系列教育”、“励志教育”、“金秋艺术节”、“和谐校园,阳光心灵”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徐州幼师量化考核细则》《文明班评比细则》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班会制度,文明班、示范班评比制度、特困生救助制度等,使学校德育活动经常化,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德育成效非常显著。曾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军训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环境教育试点学校,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集体等50余项集体大奖,并成为国家级课题《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可操作性研究》实验学校。一、领导高度重视,德育网络健全(一)校领导重抓德育,实施分层负责我校领导一直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立了校长(副校长)挂帅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制定分层管理、考核评估、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学生导师队伍、心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学生德育考核方案,构建学生→班级→学校的逐级管理考评体系。(二)注重家校联系,促成教育合力学校还牢牢抓住家长学校这个主阵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积极实施“千校万师教师进家庭”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整体的德育效果。(三)拓展德育网络外延,形成开放格局为拓展德育网络外延,实现德育社会化,我校与驻徐部队、金山桥派出所、福利院、培智学校以及学校附近的社区等积极联系,建立公安、社区、消防等部门参与监督管理德育的机制,形成共管共育之势。多年来,我校早已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德育网络,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二、德育队伍彰显,引领全员育人(一)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追求目标,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选聘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重视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工作,长期坚持通过“青蓝工程”结对子活动,加大对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力度,每学期召开两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定期开展案例研讨会,同时每年进行校“十佳优秀班主任”“十佳德育工作者”及“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逐步趋向成熟。(二)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学校一直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注重以德育科研为途径,提升德育队伍理论水平,我校部分德育干部和教师参与了由我校客座教授徐师大陈延斌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可操作性研究》,并负责子课题工作,创造性的对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成为《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可操作性研究》实验学校。08年全国文明委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总结并推广了这一研究成果,我校的子课题研究工作受到了表扬。学校积极实施班主任锻造工程,以德育案例为抓手,加强班主任经验积累,以科研促德育,培养科研型德育骨干。由德育分管校长带头承担了了省“十一五”规划《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市级课题《班主任德育案例研究》、《校园文化的实践模式研究》等课题任务,此举很好地推动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