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今年四月份,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同课异构”全员赛教活动。我们一年级语文组选取了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荷叶圆圆》一课作为执教内容。《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语句优美,轻快活泼,条理清楚,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以前也有老师执教本课,并且课堂教学设计得分精彩。那么,怎样上好这一课?怎样上才能脚踏实地并且不落俗套?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了启发。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明确了我的教学目标:识字教学和朗读训练的自然结合。一方面,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教授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另一方面,注重读的实践过程,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充分的“读”来进行语言上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在《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上,我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没有进行完整的示范朗读,而是进行了角色转换,将学生的朗读放在首要,充分利用课件、图片、音乐等媒体,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聆听,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个人展示读、表演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直至背诵。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文字是平面的,只有借助声音才能使文本立体起来。在初读课文时,我提出阅读目标后让学生自由读文,并且做到“放声读文”,让文字转化为声音,让视觉与听觉结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不应该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不同层次的朗读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在交流“哪些小伙伴喜欢荷叶?”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文字进行阅读,并且通过同桌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给予对方一定的评价,通过自己读,听他人读,来培养语感。“展示读”是了解学生朗读能力,进行朗读评价和朗读指导最直接、有效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参与积极性强的一种阅读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以读贯穿教学”的过程中“带上动作表演读”的形式相对于学生平时坐在位子上安静的读,这种动起来读书的阅读方式能够让安静的课文“活”起来,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自由。由“读”课文变成“演”课文会更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在“读”和“演”的过程中,对文中的动词进行感悟,积累和内化。《荷叶圆圆》一课的文字简洁优美、内容充满想象,本身就像是一曲悠扬的轻音乐,因此,我将朗读训练的最后环节设计为配乐朗读,其目的在于让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悠扬的音乐配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对课文充分的朗读,将语言逐渐吸收内化,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只有多方位的、落到实处的朗读训练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才能逐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