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应渗透情感智力教育一、什么是情感智力情感智力亦称情绪智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彼得·萨洛瓦(P.Solvey)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J.Mayer)两位心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的。它是指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1995年美国人类行为学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古尔曼(D.Goleman)著《情绪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系统阐述。他认为情感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②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③自我激励的能力;④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⑤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本书里,古尔曼第一次把这些有关情绪的能力提到智力的高度,并纳入智力的范畴,将其称做情绪智力(亦称情感智力),将情感智力的水平称做情商(EQ)。他的这一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人的认知智力水平——智商(IQ)虽流行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它只反映了人的左脑的功能;“智商决定论”将成为历史,代之而起的“情商是决事实上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的观点将以其所向披靡之势遍及全球,成为世人关注的最大热点。二、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智力教育的必要性班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情感智力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得力助手,是保证“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智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现今大量事实表明,有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孤僻、自卑、胆怯、自私、冷漠、不诚实、缺乏自信等心理障碍。这些病态心理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严重地制约着他们的认知智力的发展和智商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二)可促进学生其他素质的提高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学生的个体素质的要素和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在这三个层面中,心理素质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两个层面。1.学生的生理素质是先天的,但这先天的、遗传的、丰富的潜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潜能的开发和发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2.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必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对学生实施情感智力教育来完成的。可见,对学生实施情感智力教育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智力教育的途径与内容(一)对学生实施自我激励教育自我激励是学生直面困难,期待成功并最终战胜困难的良好的精神品质。班主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品质。1、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要高,这是促使学生有较高的自我期望的前提。只有如此,学生才会确定目标,适时衡量自己的努力结果,并不断地自我激励,直至成功为止。2、班主任要让学生懂得,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要想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过程中的失败,是通往最后成功的阶梯,是取得最终成功的兴奋剂和加油站。(二)培养学生结交朋友的能力结交朋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而学生社会化的强弱又由学生交友能力的高低来决定。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应帮助学生正确的结交朋友,长久地珍异既得的友谊。1、培养学生谈话的技巧。谈话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要使交谈富有意义,双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既实事求是地暴露,又真挚坦诚地交流。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的指导必不可少。2、教会学生彬彬有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学生的言谈举止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日常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班主任要用这些标准来规范学生,逐步把他们培养成有礼貌、尊重人、谈吐优雅的学生。很难想象一个衣服褴褛、脾气暴躁、言语肮脏的人会有很高的社交魅力!3、教导学生将幽默运用于交友中。在实际的交往中,有时交往双方因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某种不和谐的因素,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