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专题一、汉字——以教材“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词语为主.1.字音——快速梳理省中考要求辑录的词语,筛选疑难字词进行突破。2.字形——针对错别字考点,可与字音突破同步进行。二、词语1.词义理解2.成语运用三、标点符号1.顿号、逗号、分号2.破折号3.省略号——注意与等字的混用。4.提示语“说”的不同位置,“说”的后边冒号、逗号、句号的使用。5.标点在引号里还是在引号外的问题。6.书名号的使用——注意正文部分的标题不能使用书名号。7.连续问与选择问中问号的使用;有疑而问与无疑而问中句号的使用。四、修辞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2.排比——语言富有气势,从……角度强调了+对象+特点。3.设问——引起读者+对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5.反复、夸张——强调了……意思,突出了……情感。6.对偶——两两相对,句式工整,富有节奏,音韵和谐。7.反语——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富有讽刺意味,语言诙谐风趣,表达了……感情。五、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部分作品要注意对作者的表述,如《论语》;部分作品不要把编者混为作者,如《战国策》。2.名著梳理——书名、作者、人物及特点、精彩情节、感悟启示等。六、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修饰语2.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主宾、修饰语与中心语、关联词3.语序不当4.前后不一致5.句式杂糅6.表意不明——句子歧义、指代不明七、古诗文默写1.课标篇目与非课标篇目的经典名句。2.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八、仿写一看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二看句式,三看结构,四看修辞。九、句子的衔接与排序1.语意推断2.关键词推断十、口语交际——情景交际1.简明2.连贯3.得体——看场合,看对象,谦虚委婉。语言的综合与运用专题一、辩论会二、主题班会三、材料分析四、图文转换五、民风民俗诗歌鉴赏专题字词的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树立“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意识,虽是分析一字一词,也要做好通盘的权衡和思考,千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字词分析标题及作者诗句关键字词效果及作用分析《使至塞上》王维大漠孤烟直直表现烽火台燃起的那股浓烟的劲拔和坚毅之美,流露诗人只身前路的孤寂心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愁云惨淡万里凝愁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送别环境的恶劣和离别分手的惆怅。《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排写出了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它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它是旷达洒脱的形象,它是奋斗精神的体现分析形象的基本步骤:一是找出诗歌形象;二是综合形象特点;三是分析形象意蕴。如上面三首诗中的“孤烟”、“愁云”、“鹤”的形象,分析的思路基本和“字词分析”是一致的。但有的诗歌形象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权衡和把握,孤立地看待也许会以偏概全。如下列诗句,表面上的形象是“日月”“星汉”,如停留在这一点进行分析,那么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与诗歌意旨相去甚远。因此,对诗句中某一形象的分析,一定要有整体把握的意识。标题及作者诗句形象形象意蕴《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茫茫大海,水天相接,它吞吐日月,含孕群星。这奇妙的构思,辽阔的境界,正好体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抱负。标题及作者诗句修辞效果及作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比喻比喻新奇,自然贴切,力图摆脱烦忧苦闷,却又愁上添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比突出早春景色的美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赞美之情。《无题》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坚贞执着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望庐山瀑布》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突出庐山瀑布雄奇的特点。《渡荆门送别》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之水对远行游子的依依不舍,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故乡的留恋和思念之情。2.形象分析3.修辞分析4.思想情感这是阅读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进行鉴赏、评价的前提。其实,对诗歌思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