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德育工作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低年级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鲜明的特点,任何制度规范的形成,习惯的养成还在萌芽状态,需要教师用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规划好学生成长的轨迹,与时俱进,用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德育集体课堂反思家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教书先育人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教学中的德育契机,从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实践入手,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一、形成并强化班集体的概念,以集体进步促进个人发展。低年级学生对集体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许多同学对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并强化“我们”、“我们班”的概念。例如:争创“文明班”的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共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争创“文明班”。这样,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集体遵守规范、努力做事的同时也约束了自己行为,提高自己的觉悟。充分利用好学生组织的班级系列活动,如“队列队形比赛”、“诵读比赛”、“春运会”等集体活动,让学生觉得自己在集体中很重要,自己做好才能为班级争得荣誉,相反自己的失误会给班级带来损失。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二、在小学班集体中进行反思教育。小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反思,愿意同教师、学生交流,乐于表现自己。反思教育能够促使班级形成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局面,也是促进学生“自律、自省”的有效方法。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需要教师组织相关的活动进行引导。如开展“今天我最棒”活动,让孩子说一下今天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最满意,把自己每天最好的一面记录下来,潜移默化中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再如开展“明天会更好”活动,说一下对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明天去做好。到二年级以后可以让学生制作“反思卡”,写“反思日记”等形式,老师对反思卡、反思日记及时批阅,及时与学生沟通、谈心。这样从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入手,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反思,而且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对老师、同学的帮助、激励,对形成学生健康的价格,培养良好的习惯会很有帮助。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途径。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如在一年级数学课“认识元、角、分”中,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惜人民币,节约用钱,勤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又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四、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激励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