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促进党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如何抓好党风建设,笔者谈谈几点看法。一、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个基础党风的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思想教育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指导作用,对优良作风的保持和发扬起着固本奠基的作用。思想教育是党风建设的基础,但“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说过:一个国家的政府要培养出优良的“行政文化”,也就是“清正廉明”的政风。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应通过“教育”培养各级党政官员“清正廉明”、“求真务实”、“依法办事”、“热情高效”等等行政文化观。可以说,现在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并不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理他们都清楚,党纪国法,社会伦理等要求他们也明白,但不少的人就是学后“不信”,“不行”,耐人寻味,令人思考。目前思想教育中的大量概念性、口号性、大道理的,缺乏针对性、现实性,不能不敢联系当地实际的党员干部的实际的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及“大吃大喝者台上宣讲大道理,不能吃喝的台下接受警示教育”,“领导有病,平民党员及群众打针吃药”的教育方式,使得党员、干部们听得耳朵起茧,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难以使党员群众信服认同,它也给目前党员(干部)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党员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另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领导干部言教重于身教,或者有言教而没有身教,其结果是不良的身教抵消了言教。“理论一大套,行动不对号”、把“马列主义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严不律己、言行不一、表显不一”。群众认为这些“领导干部”是“口言善,心行恶,国妖冶也”。因此必须求真务实,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必须发挥以身作则的“身教”的带头示范作用,第1页共4页使党员的认同信服,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二、必须抓好制度机制建设这个保障实事求是而言,现在我们党员干部的教育不少、特别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更加不少。但腐败蔓延的势头却没有得到遏制,何故。这是我们的制度存在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化),其行为、结果在现实中是相反或是要受到惩罚的(如守纪律的人要吃亏),那这样的教育(化)还有什么用处。笔者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只能影响人们的选择,而不能决定人们的选择。当制度体制给人们(特别是有权的不良官员)留下较多的作恶空间,又不容易被发现时,教育是必然失灵的。这是人的弱点。所以,教育还必须以良好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用制度去惩罚违章者,用制度去表彰守纪(法)者,教育才有可能有实效。邓小平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8页)。党风建设既要解决无章(法)可依的问题,又要解决有章(法)不依(守)的问题。其实,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早有论述;其实,制度的作用的大道理,大家都明白;其实,制度用来摆设,用来“做秀”已是许多单位部门的惯例――呜呼。可以说现在我党和政府的制度并不少,问题是怎样在实际中保证制度的执行,使“有形的制度”遇到权力的“一把手”不成为虚设,不成为空文一条,如“光管干部吃喝的,建国后就有500多个文件,但最后就没管住这张嘴”(马昌博:《鲜为人知的反腐研究者》,《南方周末》2006.6.29.a1)。另为,不同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如与制度运行密切相关监督制度滞后,对制度运行过程监督乏力,以及监督机构在体制运行中的地位与其职能不符,存在不执行制度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这才是致命的。可以说,现实中常违反制度措施的许多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逾越、规避、破坏制度,不但轻而易举,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官场中的“潜规则”及个别领导干部的有章(法)不依(守)的问题,已使有形的健全的制度似乎成为管理平民党员及群众“专利”,使得党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党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