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型与评价基本课型与评价自治区教科院付刚自治区教科院付刚•(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解与认同•1、一个全新的课程形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获得知识、经验与技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课程形态上的基本区别。••2、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一是活动类课程•1)课堂实践活动:•用一、两节课能够完成的课堂活动。•2)主题(课题)实践活动:•需要用较长时间完成的,包括调查、体验、实验等实践方式的活动。••二是方法类课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我们又将方法课的课堂组织分为两种基本形式:•1)过程性方法课•包括:确定课题、制定方案、课题论证、中期交流、成果展示等。•如:研究从从选题开始•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成果展示•2)研究性方法课•包括:文选、调查、问卷、访谈、实验等。•如:调查法的应用•统计活动•实验法•3、三类课程实施途径•第一、探究类实践活动。以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第二、体验类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参观、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第三、技术类实践活动。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的几点思考:•1、主题(课题)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一种从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生成主题(课题)、制定方案、论证、实践、体验、交流到总结评价的一个完整过程的实践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各个阶段。•一般采取视频展示评优(说课)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2、课堂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种辅助形式。是用一、两节课在课堂上完成的较为简单的实践活动。适用于小学中低年级。•一般采用现场课评优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3、方法类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保证。程序性方法是主题(课题)实践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的基础,研究性方法则是主题(课题)实践活动科学、有效开展的前提。•一般采取评优课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4、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尚处于探索的初期,还远未达到规范、有序的要求,可能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研究、实践。•5、视频展示(说课)活动是针对主题(课题)实践活动所开展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6、主题(课题)实践活动+方法类课程,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规范、有效实施的一种基本模式。应逐步推广、落实。(三)方法类优质课的评价方法类课评价表•指标评价要素权重得分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寓于活动情景之中,两者相得益彰10•知识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使用得当10•能力培养设计到位,训练得法10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充实,设计新颖、符合学情。6•活动形式多样、对达成目标切实有效。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体现自主、互动、合作的要求。6•教学过程科学、严谨、扎实、有序。8•多媒体课件设计独具特色,使用效果好。6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充分,兴趣保持良好。6•教学效果明显,学有所得、学有所获。8•有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情景)生成。6教师指导教学氛围民主、和谐,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6•引导得法、智力支持与方法指导及时、有效。6•调控有度、反馈与评价激励适时、恰当。6(一)方法类课的一些基本规则: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宗旨,方法课的教学一定要在主题情境中进行,不能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训练。要强化问题意识,方法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为研究服务。(实验法)2、方法的学习必须有活动背景,但方法的学习是主线,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活动本身;•3、不能贪多求全,方法论知识的教学要落到实处,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而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