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单位:济源市五龙口二中姓名:王志明电话:13782888870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给学生教授相应的知识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帮助学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本人的教学中,我认为数学老师应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养成以下几个基本的学习习惯。第一,要提前预习。对于所有学生都应要求他们至少在上课前10分钟预习浏览一下新课。对于比较简单的课,可以要求学生适当接触一下课后习题。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提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一下学习目标,带着疑问上课。第二,要学会听课。老师是经验丰富的传道者,对知识的脉络、疑问难点都很清楚,讲的内容也比较系统。所以,课上集中精力听课,是掌握知识的捷径。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对事物是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原因。听的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思。只听不思,那是傻听,只思不听,那是走神。听思结合,同步进行,才叫会听。听到的与想到的相契合,想法就得到了印证;听到的与想到的相矛盾,就要进一步去听个究竟,弄清到底为什么。思而不得,听不明白,就不能轻易放过。第三,要勤于思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试时的临场应变打下基础,所以在上课时,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不依赖他人。教师更不要提前告诉学生答案教学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第四,要求学生要培养主动与教师交流,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一对一的教学比起全班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多问个为什么,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五,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并进行复习。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老师应严格把关,另外应培养学生在遇到作业中有疑难问题时学会到课堂比较及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检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作业的基本认识就是做完了就行。遇到综合题或是应用题,第一个反应就是老师没讲过,我不会,要么不做,要么瞎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检测与复习巩固,学会做好作业,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基本保障。第六,重视错题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遇到过一错再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那么,该怎么办呢?实践证明,自编一本“易错题集”是避免做题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所谓“易错题集”,顾名思义,是指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将做错的试题记录下来,分析错误,找出原因,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七,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课外资料的习惯。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多练习,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多一些解题的技巧等。总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