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平果初中韦永杰一、“自学分类辅导”教学的基本原则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进行分类自学辅导教学要扬长避短,并注意遵循以下三个教学原则:1、“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条教学原则。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既保存了班集体,又保存了个别化。这样就做到了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相结合,在保证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2、“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掌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时中间30~40分钟内对照阅读提纲专心自学。3、“自检与他检”相结合来原则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好坏主要靠教师的检查(即他检)才知道。在分类自学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和自检习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自检能力的形成是逐步的、缓慢的,因此我们采用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长,他检与自检的比重会逐渐发生变化。二、“自学分类辅导”教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1、“类”的划分与“导学”分类的实质意义在于:把班内的学生之间潜隐的多样性差异用若干个“类”揭示出来,从而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统考的学科成绩,此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现实水平,因此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一条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征。确定敏捷而稳定(快而准),敏捷而不稳定(快而不准),不敏捷而稳定(慢而准),不敏捷又不稳定(慢而不准)四种思维类型。最后把成绩和思维类型综合起来考虑,就能把全班学生分成A类、B类和C类。实验班划分为A、B、C三类后,教师对各类学生进行同中有异、各有侧重的导学:A、B类侧重于基础,侧重于复习巩固,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逐步缩小与C类同学的差距。上课尽可能给他们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尽量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起他们的参与,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C类着重于总结、加深和提高。注重训练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这部分学生能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步形成稳定、扎实的数学功底,成为班级中数学的“领头雁”。2、“推进目标”的设置①A类生推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看书、练习的习惯和同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就能按时完成低难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练习任务,通过指导逐步形成自学习惯。②B类生推进目标:初步形成自学习惯和主动学习的品质;只要稍加指导,就能按时保质完成中等难度的数学练习。通过指导,B类学生的比例应有一定幅度地提高,一部分B类学生能转化为C类学生。③C类生推进目标:初步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引导,C类生的比例应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少量学习潜力大的C类生应能发展为特优生。3、“阅读提纲”的编制采用“自学分类辅导法”组织课堂教学时,师生的活动都围绕阅读提纲展开它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核心,将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目标融为一体。②统一性原则:阅读提纲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或超过最低发展纲要,最基本的智能要素,不管哪类学生,都要切实掌握。③弹性原则:编制阅读提纲要重视各类学生的不同特征,做到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④推进性原则:阅读提纲要有利于催动A类生主动完成B类生的学习任务,催动B类学生主动完成C类生的学习任务,催动C类生向智能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根据上述四条原则,我们将阅读提纲设计成由浅入深编排的多层次的导学题第一层次是“基础题”人人必做,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编排。第二层次是:“加深题”,它是A类生的选做题,是B、C类学生的必做题。第三层次是“拓展题”,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它是A、B类学生的选做题,是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