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美术作业评价与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美术作业评价与研究》是亳州八中课题组于2009年申报、立项的市级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自2009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经过几年的齐心协力,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把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由于不具备选拔的功能,于是不受大家的重视和关注。长期以来,很多美术教师已形成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简单的、草率的评价模式。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模式所麻木,不会在乎作业评价的结果。一发到作业瞟一眼或是干脆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长期下去,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是很不利的。美术作为一种情感活动特别强烈的学科,美术作业就有着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它和文化课作业不一样,不是一个“对”或“错”所能评定的。美术教育有培养学生必需的美术素养和养成完善人格的任务,简单的评价容易给学生以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迫切需要有一个对美术作业进行正确评定的方法,尽量做到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评价时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确实,每个学生的美术作业往往会有其独特之处,他们的每次作业时常又会有其个人的某些进步,作为教师随时发现这些“亮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强化审美个性的发展。同时,每个学生的美术作业总会有某些不足或可以值得进一步拓展的方面,需要老师帮助指出,并引导其进一步完善或深入,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弥补不足,获得持续发展的兴趣与潜力。然而,在美术作业评价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其问题亟待解决。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站在学科的立场,对中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问题进行些思考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激励教师进取。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关注人性化的内容,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为学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己成为新的教学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美术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能力,知识渗透在操作和学习过程中,因此美术教学的评价更应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因素,美术新课程中的'评价'是一个新的理念,是体现现代教育的新要求。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学习态度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表现来判断。2、学习体验的评价:通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与反应来判断。3、合作愿望的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小组和集体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判断。4、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表现情况来判断。5、作业的评价:包括作业态度、作业方法和作业成果。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习态度1、对美术课的参与程度。2、美术材料用具的准备。3、注意力集中,有耐心。(2)学习能力1、构思的能力。2、捕捉对象的能力。3、色彩和形的造型能力。4、创意的能力。5、欣赏、评述的能力。(3)设计应用1、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2、运用所学知识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新。3、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4、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4)交往与合作1、和同学积极参与欣赏或游戏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体现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5)在家里的表现1、喜欢美术,经常在家自己画画。2、能准备好美术用具,按时带来学校上课。3、经常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及感受。4、家长能支持学生的美术学习。五、研究过程和步骤[一]准备阶段(2009.3-2009.6)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工作。2009年3月根据亳州市教科研课题申报通知,课题组积极准备,根据通知精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