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其中大量地运用寓言,把真正“逍遥”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所以我通过备课,找到了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三“笑”——作为学习本文的突破口,抓住三“笑”,引出对“笑”的对象的找寻,以及对“为什么‘笑'”、“该不该‘笑'”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打通选文的前后联系,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先“破”后“立”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在三“笑”的主脉络下设置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让学生对重要文言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有更深刻、更现代地体悟。另外,庄子对“鲲鹏”的描写和讴歌实际上也影射了他个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我想通过板书的精心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注意并思考“鲲鹏”这个形象的意义,这对庄子思想的认识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学生在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会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情分析:我上课的对象是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高二普通理科班的学生,语文的学习常被安排在六科中的最后,且作为城市里被电脑喂养大的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尚浅,学习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讲不亚于涉足一门外语,再加上庄子的《逍遥游》文本本身比较晦涩、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所以正式解读前让学生对文本不排斥、甚至有些兴趣就是算成功了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最重要。于是我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一起听课文录音,反复读课文,交流《大鱼海棠》与《逍遥游》千丝万缕的关系,浅聊庄子和中国文化……期望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使同学们能在课后有兴趣去了解课文大意,并对庄子和《逍遥游》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为第二课时的到来做好情感和知识储备上的铺垫。教学目标:1、能理解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2、抓住“三笑”的分析,理解“逍遥”的真实内涵,并理清文章的结构;3、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4、体会庄子博大的思想和阔大的心境,从而挖掘庄子哲学思想在当代的积极意义。教学重难点:1、“鲲鹏”并未达到庄子理想中“逍遥”的境界,可是文中依然极力赞美鲲鹏,原因何在?2、如何积极地理解庄子“逍遥”的境界。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地诵读,促进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3、情境陶冶法。通过音频、图片设置情境背景,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庄子的生命状态,进一步了解“鲲鹏”这一形象的意义。4、整合与应用。通过对庄子思想的理解,续写“龟兔赛跑”新说,加深学生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认识和运用。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齐读他们熟悉的成语入手,快速集中注意力的同事,初步感受庄子奇特无边的想象力和非同一般的思考力。)1、激趣学生活动:全班学生齐读一遍成语。庄周梦蝶、呆若木鸡、井底之蛙、薪火相传、涸辙之鲋、鼓盆而歌、朝三暮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游刃有余、栩栩如生、对牛弹琴、东施效颦、沉鱼落雁、邯郸学步、鹏程万里、扶摇而上、朝生暮死提问:它们都出自于同一部经典。你知道是哪部吗?明确:这些成语都来自《庄子》的寓言。庄子爱讲寓言、长于讲寓言,他用奇特无边的想象力浇灌出的寓言,饱含着思想的火花、天道的精华。导语设计:有人说,庄子就是他寓言世界里的一只蝴蝶,灵动又永恒,他的翅膀轻轻一振,就能打开我们的智慧之门。今天,我们跟随着这只蝴蝶,飞进他那逍遥的世界,收获一份生命的礼物。2、学习目标展示(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简单清晰的学习起点,调动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使之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教师活动:分享备课所得,解读文本,读懂庄子的金钥匙——三“笑”;PP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①抓住“三笑”把握文章内容与结构;②感悟庄子思想的伟大,能辩证理解“逍遥游”的思想。二、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