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VIP免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1页
1/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2页
2/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静心学课标,潜心研教材,高效促课堂白银市平川中学吴玉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研说教材与课标”这枝教研百花园中的奇葩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彰显出诱人的魅力。D对此我想借两句宋诗来表达我的感悟,一句是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有一句是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借朱熹的诗句我要说明研读课标与教材对新课改课堂的引领作用,即要让研读课标成为研说教材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源头活水。借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要说明的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研说教材和具体教学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下面我先从第一个感悟研读课标对研说教材与课堂教学起到的引领作用说起,提起新课改,就不能不说新课标。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由以上这一个基础、四个依据、三个体现可看出,课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研读教材的源头活水。说实话,作为一线教师,在参加课改培训之前,我们还不习惯于深入地研究和学习课程标准,甚至不知道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不习惯于研究整个学段的内容,而是仅仅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篇课文深钻细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虽然进行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收效甚微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假如把我们的教学活动比作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之旅,那么研读课标就好比出发前先研究地图,研说教材就好比勘察环境,有了这两个环节,知识的整体面貌和教学路径就会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了。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不能全面把握,那么他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极低。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大要素决定的,这四大要素构成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课堂是否有效就要看这六种关系处理的是否恰当。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正是要把“研读课标和研说教材”作为一个教学常规活动来引导教师处理好这六种关系,以达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1在认识到研读课标与教材对新课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的同时我也深刻感悟到,《课程标准》的法规性地位以及它与教材之间的规定与被规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课标意识是研读教材的首要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说教材”时,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对它们的要求与相关规定,同时要将《课程标准》作为法规尺度,度量“说教材”于始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住正确的课程方向,全面地解读与处理教材。在我参加过的“说教材说课标”活动中,有一种“走马观花”式简单罗列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将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罗列出来就是依照课程标准说教材了,这显然是形式主义了。这样的说教材只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就像把一本书打开,讲它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篇目和内容一样,完全忽视了课标对教材所具有的引领作用和二者的关联性。真正意义上的“研说教材”是要求教师能够整合教材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再通过课标三维目标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具体把握教材,从点、线、面三维立体的层面整合教材融会知识。例如课改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以模快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单元,如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其中梳理探究,我们就可以将其与选修教材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必修一中的梳理探究为: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必修二中则为“成语”“修辞”,那么我们研读教材时就可以将其与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整合起来在进行,这一内容又恰好是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规定内容,这实际上也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