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纳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世界经理人周刊www.icxo.com(日期:2004-04-21)【ICXO.com编者按】美国化学学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纳米技术领域的重要原料,发现于1985年的碳巴基球,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纳米微粒可能给水生物种造成毒副作用的证据,从而对人造纳米材料可能带来的健康和环境危害提出了质疑。近日,美国化学学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纳米技术领域的重要原料———发现于1985年的碳巴基球———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纳米微粒可能给水生物种造成毒副作用的证据,从而对人造纳米材料可能带来的健康和环境危害提出了质疑。此项研究在美国挑起了新一轮纳米技术利弊之争。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医药、生物半导体、信息通讯等领域。美国科学院已将信息、生物、纳米作为科研三大支柱,我国在纳米技术研究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增加在该领域研究的投资,并在这个孕育着巨大商机的领域中抢夺先机。纳米技术太神奇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问世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90年的一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科技展览会开幕之前,当与会的科学家们进入展览大厅时,忽然间被一个小东西所吸引———只见这个仅有跳蚤般大小的东西从眼前光滑的地板上一溜滑过去,科学家们在展览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才捉住这个不速之客———纳米机器人。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么个小不点儿,竟然五脏俱全:其“身体”由许多齿轮等零件、涡轮机和微型电脑组成,零部件小得竟如空气中飘浮的尘埃,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看清其真面目。就在这一年,美国成功地举行了首届纳米科学技术大会,正式创办《纳米技术》杂志。这一切向全世界宣告:纳米技术、纳米机械诞生了!纳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是1米的10亿分之一,大约是10个原子并列的宽度。纳米科技就是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寸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后,这种物质就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会表现出常规粗晶粒材料所不具备的差异特性和反常特性。比如,原本物质不可能具有的性能,小颗粒具有了;本来不导电的物质,导电了;本来不发光的,发光了;本来不具有磁性的,具有磁性了,变化是很神奇的。科学家正是利用这种神奇的变化再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东西。比如,把氧化硅粉碎到纳米状态,再烧结成陶瓷,纳米陶瓷是有塑性的,摔不碎,做餐具非常适合。添加了氧化锌纳米颗粒的防晒剂会变得更加轻薄透明柔滑。经过纳米材料处理后的裤子,棉纤维表面会形成一层由数十亿绒毛构成的气垫,不仅抗皱而且防污。柯达公司开发了一种数码相机,这种数码相机的显示屏更加明亮而且省电,因为这种显示屏采用了一种基于碳的新型分子。去年,纳米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生物的自组装技术和碳纳米管电子特性,首次在DNA上制造出纳米晶体管,证明生物技术可以制造无机物器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纳米科技成果走进百姓生活。比如,一种在普通塑料树脂中掺入了纳米级稀土粉末的“转光农膜”被用作蔬菜大篷的顶。有了这层透明屋顶,太阳光中的部分紫外线、红绿光就能转换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光和蓝光。多了些许能量,农作物自然长得又快又壮。还有一种“纳米鼻”,能检测出糖尿病人呼气中特有的丙酮气体。只要呼气中含有百万分之一的丙酮,“纳米鼻”立刻会“报警”。可以设想,有了这个好帮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大面积普查和家庭自检就不成问题了。纳米技术安全问题然而,在为纳米研究热潮喝彩的同时,纳米物质应用的安全性也成为那些对纳米研究持谨慎态度的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纳米技术研究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能够在技术成熟并形成产业之前,就有机会清楚地了解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一项新课题。尽管对于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研究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但纳米研究已不断遇到警示性“黄灯”。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