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而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又是这一庞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有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共性,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学校近几年已由解决部分远路同学上学困难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转变成方便学习的全员寄宿制学校。2008年我因工作需要任我们学校的生活老师,有幸与这些脱离家长怀抱的寄宿生们开始了“近距离接触”,并对他们独特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同时也触发了我对初中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思考。本文试以初中寄宿生为特定对象,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归纳,并就加强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个人的看法。一、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呈现初中寄宿生刚刚迈进中学大门,便离开了亲情的呵护,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在精神上产生孤独与焦虑,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地方。我把他们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想家依恋型:这类学生一般性格内向,独立生活能力差,整天闷闷不乐,很少与人交往,只要一提到家总是以泪洗面。2.自我封闭型:这类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上课很老实,但极少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课间很少到室外玩耍,有时在座位上、寝室里一坐就是半天,从不主动与他人接触;对班组集体的事从不关心,绝不积极主动去参与,显得很不合群。3.自由散漫型:上课想讲话就讲话,不怎么理会老师;虽然在学校住宿,但想回家就回家,也不履行请假手续,有时候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自由、散漫是这类学生典型的特点。4.贪吃型:,这类学生经常是口袋里装满零食;桌洞里塞满零食;寝室床铺上摆满零食;吃东西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习的时间。5.懒惰型:这部分学生每天早晨起床都需要我反复去喊,等到最后一个学生被喊醒时,早自习下课铃声就要敲响了。而且他们早上起床有时不洗脸,不刷牙,晚上睡前不洗脚,脏衣服、臭袜子乱放,床铺从来不整理等。6.贪图玩乐型:白天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一下课那是个个精神焕发,神气十足。特别是到了晚自习后不是拿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就是听MP3、MP4,更有部分学生索性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包夜。此外,初中寄宿生中思想偏执、意志薄弱、妄自尊大、厌学、早恋等现象也不鲜见,可以说是涉及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各个方面。二、学校是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1.建立寄宿生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寄宿制学校应当在专家指导下,对入学的寄宿生统一进行各种心理测量测试,1准确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建立寄宿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开好心理健康辅导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要普遍开设心理辅导课,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由专职心理老师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学校或班级或以根据各种特定对象的心理健康疾患,适时举办有针对性的各类讲座,如在七年级可开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合理宣泄情绪”等专题讲座;在八年级可开展“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友谊”“摆脱网络诱惑”等专题讲座;九年级可开展“艰苦奋斗,争做祖国栋梁”“学会选择、学会承担”等专题讲座。4.开展多样化咨询辅导,解决个别学生心理困惑心理辅导课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本常识。对于个别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需要学校给予个别的咨询和辅导。因此,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为心理困惑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同时,还需要通过设立悄悄话信箱、心理热线电话、QQ留言等各种服务方式,尽可能使每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面临困惑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方式,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三.教师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当好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刀手”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