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组团式发展工作意见各中小学、区教师进修学院: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我区“一对一发展联合体”、“小学伙伴合作共同体”、“初中互动发展联合体”等组团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使我区“组团式发展”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推动我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局在总结前阶段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化我区基础教育改革,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我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通过发挥区域内领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以“管理资源共享、教师结对帮教、教研活动联合、考核奖励挂钩”为主要策略和途径,达到“强弱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目的。二、活动原则(一)坚持平等性原则参与组团的学校地位是平等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伙伴式的互帮互学关系。(二)坚持互补性原则参与学校应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的精神,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共同发展。(三)坚持开放性原则各组团可以利用组团以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活动的空间,提升活动的层次,丰富活动的内容。三、主要措施(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为提高“组团式发展”工作的协调性,由资源学校牵头,召集各参与学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体商议,共同决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协商成立若干“学校联合发展工作小组”,第1页共4页由组长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事务分工,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有效组织组团内的各项活动。(二)明确工作目标及措施各校要充分认识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起到的共促发展的作用,要统一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仔细分析各校的优势与不足,确定校际合作的主要目标及措施,并将其纳入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之中。各组团要制订好学期工作计划,根据组团内各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期重点工作,并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各组团要确立办事规程,来调适学校双方人员的理念和行动,组成一个和谐的新团体,有序开展各种联合活动。“组团式发展”活动制度包括联席会议、教育教学研究、后勤保障、事务责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四)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1、开展各层面的交流研讨活动各校校级和中层人员应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对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与干部队伍建设、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德育工作等常规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制度的生成环境,明晰制度的约束性、激励性和时效性,以此推进学校的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组团内学校应互派中层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交流。组建智囊团,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二期课改等学校的重大事项提供智力支持,优化学校教育改革的策略选择,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2、实施校际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缓解校本培训面临的培训资源不足问题,可建立组团内“校际培训”工作机制。校际培训活动可以采取跨校带教、支教、跨校教研活动等形式,包括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优秀教研组长指导薄弱备课组、优秀备课组与薄弱备课组合作教研、优秀教师到兄弟学校全职任教等。3、拓展校际合作项目第2页共4页校际合作的项目还可以有。开设校际教育论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共同开发两纲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展师生文化交流活动等。4、利用组团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仅局限于组团内,可以延伸到组团外,还可以利用外区县、外省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可聘请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前来讲学、指导,或担任工作顾问。(五)落实活动保障措施1、各组团应制订联合发展方案,落实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要提高教师的参与面,重视过程管理,注意资料积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教学的信息交流。2、教育局要落实专项业务经费,对各组团的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3、教育局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召开“组团式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推进组团建设工作。(六)完善考核奖励机制1、各组团要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发现问题,查找差距,制订改进工作的措施。2、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