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四章电路人教四年制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电路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2.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结构二.重、难点:1.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子核式结构和用它揭示摩擦起电的原因。2.难点: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的推理确认,用原子的核式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现象。三.知识点分析: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电学知识,电在生活生产中,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非常广,电灯、电视、电话、电子技术、现代化办公设备都离不开电,一座城市突然停了电,工厂停工,电网数据消失。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学习好电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开始学习。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小学自然课里,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摩擦起电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生活中可常见到,例如: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带了电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把棒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把棒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现象表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解释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的现象: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2)接触带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观察乙吸引纸屑情况.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电。(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我们已经知道了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有没有区别?1.用毛皮摩擦的两根橡胶棒相排斥的实验。2.用丝绸摩擦的两根玻璃棒相排斥的实验。3.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实验。实验说明,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是相同的,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相同的.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说明。(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2)正电荷和负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电量1.验电器:实验室中常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验电器的构造。3.原理: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库,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四)电的中和放在一起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称为正负电的中和。第二节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结构要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需要学习一些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一)物质的原子结构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把原子看做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直到19世纪末叶,人们还以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能再分,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并且证实了电子的普遍存在,它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从此揭示了原子是具有结构的。2.原子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