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直接检索与间接检索——论文献检索课内容的基础理论刘景会范会敏(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1)摘要文章强调了文献检索课内容基础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和阐述了该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理论——文献检索:直接检索与间接检索的科学性,并举实例说明了这一理论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关键词文献检索直接检索间接检索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基础理论中图分类号G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634(2003)0320286205DocumentRetrieval:DirectandIndirect——DiscussionontheBasicTheoryofDocumentRetrievalCourseLiuJinghuiFanHuimin(HebeiAgricultureUniversity,Baoding071001)AbstractThepaperemphasizesthenecessityandimportanceorbasictheoryinnovationindocumentretrievalcourse,andpointsoutthebasictheoryofthiscourse:thescienceofdirectandindirectretrieval,thenillustratesthepracticalusinginteachingcontentdesignwithrelexamples.KeywordsDocumentretrievalDirectretrievalIndirectretrievalDocumentretrievalcourseTeachingcontentBasictheory收稿日期:2002-11-051引论如文章题目所示,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文献检索课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永远是一门学科最重要、最具魅力的研究课题。在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的今天,尤其应重视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思维创新。同样,对文献检索课(当然也是一门学科)内容的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推动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改善和完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材编写质量和教学水平。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文献检索:直接检索与间接检索”是文献课内容的一个科学的基础理论;文献检索课内容科学化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科学地界定文献检索课中的“文献检索”,以及如何从“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这两个基本方面去科学地分解、设计文献检索课的内容。早在1987年笔者曾向同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研讨会”提交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着眼于文献总体改革与创新《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内容”。这里,为了说明笔者的思考过程,需将该篇论文的观点说明如下。在该篇论文中,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论点,即:把帮助学生克服在检索与利用文献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障碍,做为设置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内容的基本依据。这一观点是针对当时全国文献检索课教材内容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来的,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重间接检索,轻直接检索。因为统观当时文献检索课教材,内容多是检索工具使用方法的介绍。诚然,间接检索,即通过检索工具亦或利用二次文献查找文献资料,是文献检索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检索方式,所以,“检索工具尤其是重要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自然应成为文献检索课的重要内容。然而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并非唯一的检索方式,而且间接检索的间接性和滞后性是该检索方式无法克服的缺点。文献检索除了间接检索方式,还有直接检索方式,亦即读者通过直接阅读、浏览一次文献或三次文献从而获得所需资料的方式,这一方式虽具有盲目性、偶然性,但它的直接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则更易为读者所接受。因此可以说,直接检索既是原始的,又是现代的,不可否认它的普遍性和实际价值。图书馆的阅览方式、开架方式、乃至电子全文检索系统之所以普遍受到读者(用户)欢迎,并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必要的和重要的手段,就是因为他们满足了读者的直接检索的要求和需求,同时这一事实也证明了直接检索的现实性、普遍性和重要性。关于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在本文第二部分中还要论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说读者在间接检索方式下,亦即在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活动时,由于会遇到知识、技术、方法和心理等方面的障碍或困难而需要文献检索课传第21卷第3期2003年3月情报科学Vol121,No13March,2003授专门知识和方法技能,那么,读者在直接检索方式下亦即直接利用文献原文进行检索活动时,同样会存在诸多方面的疑惑、障碍或困难,这些障碍尽管与间接检索所遇到的障碍不同,但同样需要文献检索课传授相应的专门知识,以帮助学生(现实的和未来的用户)克服这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