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触摸的美好——小说《远与近》赏析《远与近》,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篇短篇小说这是一篇哲理小说,讲述一个火车司机每当驾驶列车驶过一座临近铁路的小屋时,常有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倚在门边向他挥手致意,但是,就是这个动作,在火车司机的生活里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他看来,那是一种“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每当此刻,这个司机就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极不寻常的幸福。快退休时,他决意去探望她们。可当他走到她的家门,那个曾经挥动胳膊大胆而自由地向他挥过千万次手的女人,面容倦怠,眼袋松弛,和她那已出落成体态丰盈的大姑娘的女儿一道挡在门口,充满敌意地望着他……“顷刻间,他感到极度的失望和伤心,带着二十年来满怀的希望和幻影……”一、小说主题:充满感伤的结局,富有哲理的审美小说的结局充满着感伤,那是一种所有的美好全部如肥皂泡般破灭的感伤:“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从而也给人们一条生活的哲理:距离产生美,而这种美好是不能触摸的;从而说明,在那个时代,人们只能向往一种美好,人与人之间没有沟通,只有距离。这种美好恰如水中花镜中月一般,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视,正如一些情感,远远地望着,不触摸、不抵达,那是一汪沉静美丽的湖水,永远是心里的一幅经典之作,久久回味而不失典雅。那是一种洗练的美,如满目青山夕阳明,带着遥远的诗意,只是永远的怀念和神往,已经是一种生活境界了。这篇小说的主题,除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方面之外,更可以从审美意识切入,也许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本意所在,沃尔夫属于美国迷惘的一代,信奉的原则是“人所共信的东西都是虚假的”,“艺术家”和社会是隔绝的。小说《远与近》这篇小说中,幻想向现实的跌落的艺术情境,引起人们辨证的思考,同时也丰富了小说哲学内涵。小说就是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间接地揭示自己的美学观点或美学理论: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只存在于一厢情愿的心理臆想之中,一旦触碰,是会让人大失所望的。二、人物塑造:运用心理描写,侧重前后对比小说在人物的塑造上,用大量的笔墨对火车司机进行描写,而在这样的描写之中又是以心理描写为主。这是一个常年奔波在外的火车司机,经常见到危险和悲剧给他的心灵带来太多的悲哀。而在见到一个女人带着女儿站在那里向他招手,他的心情顿时美好起来。可以说,母女两个人在司机的心中就是美好化身,在二十多年的旅途中给他一种信念的支撑,让他懂得世间还有美好的东西,因此也就更加心存感激并心驰神往,非要去见见这对母女不可。小说尤其注重对司机见到母女之后的心理刻画,以此来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也使小说更加凸显结构特色:先扬后抑。以前的种种美好都在近距离的直视之中化为泡影,母女两人招手的“大胆、自由和亲热劲儿”变成见面时候的“充满猜疑,胆怯地,惴惴不安”。小说的情节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给人物之间互相作出解释和沟通的空间,因此也形成了小说巨大的空白。女主人公为什么要招手?为什么司机没有在见面的时候说明二十年的一切心理感受呢?让我们来一起设想一下:也许女主人公的确曾天天招手,但是在向其丈夫招手,因为她的丈夫天天乘坐这列火车上班下班,她是一个忠实于情感和爱情的女人……也许女人是一个盲人,她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而隆隆的火车声音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和美好的憧憬。她的招手是向着她永远不可企及的光明和希望……也许女人的确招手,但是招手的原因是曾有一个亲人乘坐火车远行,她未能阻拦或未能相送,每天的招手只代表她那遥远的祝福和深深的怀念……也许女人是个大胆泼辣,充满幻想的性情中人,而单调的生活令她窒息,只有火车的声音和气势能焕发她的激情和活力,能填补心灵的空白。火车能承载着她的希望使向未知的世界。那是想希望招手,她不用述说却能表示千言万语,大胆昭示而又无所禁忌,那是心灵的自然释放,是生命中的极至境界……也许她真的有意向火车司机招手,但是那是在向一个符号招手,向一个远距离的审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