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顾江亚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星中路2号东方中学邮政编码:226009电子邮箱:15335058889@189.cn1研究性学习教案《记承天寺夜游》南通市东方中学顾江亚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小品,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作者在“月色人户”之时“欣然起行”,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月境与心境水乳交融,其境皎洁,其心坦然,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良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和《小石潭记》都放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编写者用意颇深。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已初步学会了正确的断句和品读以及浅显的翻译。能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参与到准备、探究、共享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能正确朗诵文章,并背诵全文;②、能理解“念”、“步”、“但”、“耳”等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并尝试翻译原文;③、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④、培养资料收集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总结汇报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工具书和资料搜索自主研读;②、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③、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自我研读、合作探讨、分享交流中找到乐趣;②、感受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良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活动步骤:①、学生课前预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文句;收集苏轼的生平资料及诗歌作品。教师协助学生完成;②、通过合作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负责指导引领;③、通过课后练笔,整理学习所得,并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负责检查评审。2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活动:导入课堂“月”是文人笔下永恒的话题。李白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排遣孤独;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离别之人最好的勉励。那么,如果将苏轼和月联系在一起,我们最熟悉的诗文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在音乐声中齐诵《水调歌头》二:背景介绍学生活动:根据课前资料收集,分享预习成果。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政治上极不得意。三:整体感知教师活动:范读并提出句读的注意点例1:念/无与乐者;例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例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学生活动:自读课文;齐读课文教师活动:朗读点评学生活动:文言字词析义①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并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梳理字词句意②展示自我研读和小组合作结果:本小组讨论的重点(字/词)是,该字/词的解释是,该字/词所在句子的翻译是。③重点探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运用。比喻:将月光比喻成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从正面和侧3设计意图分析:在古典音乐中吟诵这样一篇咏月怀人的千古绝唱,能激起唯美的课堂氛围。集体背诵,也是对学生课前自我收集整理能力的课堂反馈与呈现。设计意图分析:理解时代,了解诗人,才能更好地领悟作品。学生课前充沛的预习,课上的交流共享,教师的归纳总结,为下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