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达格妮心理的变化。2、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培养学生信守诺言的美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音乐大师信守诺言的美德。【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礼物盒),这份礼物是什么呢?(……)先不告诉你们。这份礼物什么时间送给你们呢?(……)暂且保密。谁能得到老师送出的礼物呢?得看你们对文章的理解了。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十年后的礼物》。二、深入学习,理解感悟(一)复习: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复述师板书)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到十年前,看看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是如何与一个普普通通的守林人的女儿偶然相遇的。(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十年前的偶遇。1.指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文中形容这两个人物特点的词。(小女孩:8岁城常和气)2.这个城里人和达格妮相遇时已经六十多岁了,谁能结合这段文字内容,来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想象温馨的相遇画面,感知爱德华格里格的平易近人。)3.其实,他们偶然相遇的那一天正是达格妮八岁的生日,她早早地就来到林子里,希望能像童话中的故事一样,在树根底下或蘑菇底下找到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在林间小道上,她遇见了这个异常和气的城里人,城里人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但——【出示: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4.一个偶遇的人对你说:“十年以后,我送你一件礼物。”你相信吗?为什么?那达格妮呢?小结过渡:一次又一次期待的心情慢慢地被失望代替了,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出示:“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5.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十年以后!”这个表示时间的句子要放在最后,而且后面还跟了一个感叹号呢?读一读,你体会到达格妮怎样的心情?(师评:哼,这个骗人的家伙!把你的生气读出来。是的,你欺负我年幼!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对的,你在哄我!把你的失望读出来。)6.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期待→怀疑→不抱任何希望)7.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达格妮的心情变化。(学生齐读)(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十年后收到礼物。过渡:十年之后,8岁的达格妮已成长为18岁的少女,她早已忘记了十年前林中的那次偶遇,忘记了那个城里人的承诺。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次露天音乐会上,她竟然收到了这份她早已不抱任何希望的礼物。她收到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当她收到这份礼物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师:达格妮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师:她的心情呢?(惊奇;激动,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师:“沉浸”是什么意思?师:那我们就来听听这支曲子。(放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师: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中看到你们同达格妮一样沉浸到乐曲中去了,达格妮从这音乐中听到【出示引读:她听到了森林的()、大海的()、小鸟的()、牧童的()……这是音乐传达出的声音,听起来是这样的(美妙动听)。】师:“牧童的笛声……”后面是个省略号,同学们想想,她听到的还会有什么声音?这是来自(故乡)的声音,听起来是这样的(熟悉亲切)。师:达格妮是一个守林人的女儿,她和格里格在一个美丽的清晨相遇在树林中,格里格的音乐中展现的就是十年前他们相遇在森林中的一幕。小结:美妙动听的乐曲让她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件往事,想起了在森林中相遇的一个城里人承诺十年后送给她一份礼物,于是文章很自然地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这段描写,在写法作—(插叙)。(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收到礼物后的内心感受。师:美妙动听的音乐让她知道了那个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出示: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师: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