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一单元导学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学习目标:1、会读能写文中的生字生词。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地描写景物的方法。3、品味文中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地描写景物的方法。2、品读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学习难点:感悟作者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童年总是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回忆童年,我们会感到十分快乐,却又带着一点留恋和向往,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童年,一起来学习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检查预习1、组内互读生字生词。2、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指名读。3、指名概括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结构以及过渡段。三、品味语言,享受乐趣(一)、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初步感受百草园的乐趣。1、小组讨论:走进百草园,你可以参加哪些游戏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哪一项?为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章描述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3、齐读第2自然段。(二)、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初步品味读书生活的乐趣。1、小组活动:说说你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还可以“偷偷”地享受哪些游戏活动。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3、齐读17自然段。(三)、借助文章搭建的回忆之桥,穿越时空隧道,师生分享彼此的童年之乐。(四)、小组讨论:是不是所有的乐趣都可以像作者一样这么痛快的与人分享?作者是如何将童年的乐趣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此环节教师可先做示范,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形容词、动词等生动传神的语言以及写景的角度、顺序等)。讨论后全班交流讨论成果,教师引导点拨。(五)、小组讨论:百草园里和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的快乐是一种怎样的快乐,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六)、教师小结。作业:熟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身临其景,体验情趣1.小组内复述美女蛇的故事。2.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它给了“我”怎样的一个教训?你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觉?这和百草园有什么关系?3.小组讨论:冬天是相对宁静的季节,作者也由衷地感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冬天自有法宝,它可以化无味为有趣。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孩子们可以参加哪些富有情趣的活动呢?4.全班交流:抓住关键的动词,简述雪地捕鸟的方法。你觉得哪一个步骤最为关键,简单说说理由。提示:扫,支,撒,采,牵,拉等等。后一个教学要求,学生可以在不架空课文描述的基础上自圆其说。5、朗读第七自然段。6、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记忆洋溢着哪些淡淡却亘古的情感?提示:洋溢着与长妈妈、润土父亲无隔阂的长幼之情,与润土这个农村娃无猜的朋友之情。二、综合活动,思考理趣1.朗读体验。齐读第9段,体会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提示:告别童年,挥别令人快乐的百草园,是成长途中必经的苦楚,也是漫步人生必须付出的代价。2.默读第10-24段,涵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3.创设情景。小组活动::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与先生第一次见面时得的情状你觉得遭遇了这样的先生,会学有所获吗?提示:讲述中应强调“我”眼中的先生形象。第二问应结合先生的性格、下文的铺叙来作答。三、认识鲁迅,理解主题1、通过学习本文,用“我看到了一个的童年鲁迅,依据是”说话。1、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多种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说法可供参考。结合以上分析你的观点是怎样的?为什么?(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作业:1、背诵第二自然段。2、任选下列一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锦江畔校园里3、预习第二课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课文内容。2、通过质疑、朗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