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地理课堂的记忆性提问能力一、研究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储备的基础上,形成提问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思维内部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的认识结构。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疑问时,会采取措施来解决疑问,他们会通过询问家长或老师,以及查阅资料来解决困惑。在一定的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由于部分教师自身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强制性的要求学习,灌输性的教授,将自己的思维模式灌输给学生。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品质。三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一切自己感到怀疑的对象,形成个体的差异性和倾向性,以及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生活风格,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一、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我主要是采用实践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的环节中适当的设计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其中包括自主学习环节的书面提问,教学过程中的图文材料提问,以及教学内容上完后的记忆性提问。我注重研究的是最后一种提问方式。二、研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注重记忆性提问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中一共设有五个环节,即导学领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你问我答以及课堂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这节教材的基本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再通过合作探究中的题目,加深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再进入到你问我答的环节。主要是采取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的形式。提问内容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提出问题的小组讨论时间,学生的表现比较活跃,尤其当教师进行小组比赛的时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在讨论提出怎样的问题时,有部分会开始课本上寻找问题,有部分学生会在资料上寻找问题,整个过程十分的活跃。在讨论结束后,小组开始提问。有些同学在没有找到合适的问题的时候,会选择老师之前再提出的问题,这种问题提出后,会附加一个小条件,不看教材,自己回忆。有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知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时候,在进入你问我答环节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在你问我答环节时,有小组同学会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或者说“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怎样的?”。这一类问题都是已经说过了的,学生回忆式的提问。同时,有部分同学会提出这类的题目,“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或者说“根据你的观察,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这一类问题是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出的问题。总之,在你问我答环节,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进来,进行自己的思考提问。三、研究近期结果经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学生开始慢慢地适应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回忆学习的知识。分组提问,你问我答的模式,较为明显的提高了班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包括班上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同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的思维能力。同时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四、存在的问题经过近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课堂中依然存在在问题。第一,学生的不适应性,以前的上课模式一直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根据问题,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学生适应了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学习方式,对自己主动提问的方式会比较难以接受。第二,提问的展开没有普及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主体学生还是班上地理程度较高的学生。这样会造成两级分化更为严重。第三,教学速度较为缓慢,每课时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任务完成压力较重。五、后期措施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在后期我将采取下列措施。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