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危机意识教育,让孩子临危不乱一、忽视危机教育危险离你不远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意识是一种对外在与内在保持一定的警觉并随时作出反应的感官意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危机意识”还不强,“危机教育”、“灾难教育”或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开展得远远不够,由此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在四川,许多孩子在大地震中离我们远去,还给许多孩子烙上了灾难的创伤大灾难是一次大考验,同时又是一堂生动的危机意识教育课。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危机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防灾应急教育应纳入教学体系,让孩子们多掌握一些危险防范知识,这同样也是一种爱护。案例一下水游泳花季少年把命丢天气渐热,一群外来工的孩子到江旁游泳,其中一名12岁的贵州小孩不慎溺水当时在这个河段打鱼的是重庆籍彭志东等人,听到求救声后立刻跳进水里抢救小孩。小孩被捞上来时已处于昏迷状态。通过人工呼吸等途径,小孩缓过气来,随即被送到市中医院抢救。同样的黄某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去年,黄某和弟弟及十几个同学到溪里游泳。大约半小时后,黄某却不见了。大家这才紧张起来,于是,他们又在岸上蹲着等候了近2个小时。直到下午5点多,预感不妙的同伴们才托人到黄某家里报信。炎炎夏日,游泳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每年暑假都会有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溺水死亡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不会游泳的孩子,而是一些自认为水性好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他们到水库、鱼池等安全设施不健全的水域游泳,麻痹大意下往往容易发生意外。案例二交通安全意识差飙车引纠纷一天晚上10时左右,16岁的中学生许某酒后飙车,当行驶到市区与一辆的士发生刮擦,并和的士司机发生纠纷。110民警在调解时发现,该学生没有任何行车证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城市交通大整治,我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漠。近日,记者在市区不同路段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有55.7%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自己曾经乱穿马路;51.3%的人承认闯过红灯;37.2%的人承认曾与机动车抢道;33%的人承认曾勾肩搭背并行;32.1%的人承认曾在马路上互相追逐。在被调查学生中,只有38.2%的学生在乘车时会主动系上安全带。调查分析表明,众多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比较低,不太注重交通安全措施,很少从思想上引起对自身安全的警觉,自我保护意识差,市区街道常常可以看到学生闯红灯、与机动车抢道等现象。采访中,有读者认为,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与机关单位上下班时间基本一致,这时正是车辆行人的高峰期。人多车多,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等特点这时有了“发挥”,互相追逐嬉戏、骑车左扭右拐、与车辆赛跑等现象屡见不鲜,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案例三爬电线杆掏鸟窝双上肢全部缺失为了掏鸟窝,年仅13岁的小铭(化名)爬上了电线杆。他上去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下来的时候手就没有了。原来,小铭跟另外两个同学一同来到学校后山,看到户外变压器处有鸟窝。小铭“嗖嗖”地往电线杆上爬,准备将鸟窝掏下来。然而他被强烈的电流击中,掉落在地面,双手均被烧伤。随后,小铭被送往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小铭的双手被电烧得像木炭似的。因伤情严重,医院不得不对小铭实行双上肢高位截肢手术。有关部门统计分析,除了溺水与交通事故之外,外伤是中小学生健康的又一大威胁。2月19日晚7时许,城区一小孩子正在小区门口玩耍。她把手塞在门缝里,刚好有人走过把门关上了。手指被卡在门缝里拔不出来,小女孩疼得大声啼哭。小女孩的妈妈情急之下拨打了119。经过消防官兵30分钟的紧急救援,该女童被成功解救。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区几家医院,院方反映:通过近几年的案例分析,受外伤的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明显增多,伤及部位以头面部及四肢为主,多是撞伤、摔伤、烫伤。这些被烫伤、摔伤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家中的“留户儿”,因为父母是双职工,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周,还有一些父母对家中的热水瓶放置不妥,小孩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倒,从而被烫伤。案例四路遇歹徒小学生不敢上学今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