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沁园中学王金平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成了信息技术教师们的一个热点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不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经常使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觉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观摩了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后,我陷入深思,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有效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如何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其实,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资源,我们有理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这就涉及到“合作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正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时间安排上,除了有整体教学时间,还应留下个体学习时间,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度,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主动探究问题的时间,使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组织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包括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等),对被机械分割的教学时间进行灵活重组,给学生的学习以足够的选择机会和主动发展的时间,改变那种由教师单方面支配的整齐划一的学习状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时常使用,因为合作学习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小组成员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君不见:现代社会生活中任何一部动漫影视的产生,都离不开多人的协同制作。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学困生的帮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掌握操作程序和要领,造成一步错就步步错的困境。而合作学习能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通过旁观、请教、探讨等形式,学困生能及时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对信息技术学习不再产生畏难情绪。三、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比如输入一首古诗,看谁打得快;用“画图”程序画了一幅图,可以比一比谁画得好;编排一段文章,看谁排得美观漂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人的素质是通过活动,即个体在习练、体验的过程中才逐步发展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学习方式、多种交往方式、多种教学状态。课堂教学的言语特征,除具备一般教室言语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直观性与概括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特征外,还应具有提问、提示、讨论、回答、评价、反馈、倾听、激励等多元化特征及多边多向性。首先,提问不仅仅由教师主导,有时也由学生主导。将学生的“提问”作为交流的出发点。一方面,学生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状况和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