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真打造生命课堂——市级骨干教师教育经验提升培训经验材料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吕志杰2005年我校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关于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报道,引起了我校的极大关注,我校在借鉴他们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教学实际,结合校情、学情对学校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构建了“352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课堂教学体现“20+25”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教师引导、点拨、讲解不超过2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让教师少讲、精讲;变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几年来,我作为研究教师在一线一直教课,同时主抓全校的课改工作,这几年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积极投身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现借助本次市级骨干教师教育经验提升培训的契机,认真梳理学校及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所有的教育同仁共享。一、学校基本情况及课改背景呼兰区利民二中学校座落在哈尔滨市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雪花路,是一所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学校始建于1992年,2006年9月搬迁至现校址。校园占地面积37268平方米,建筑面积5511平方米。现有43个教学班,2586名学生,有教职工95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4人,区级骨干教师53人。2007年,我们在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现有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此时,我校教学现状让人忧虑。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趴桌子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10多点钟还没有完成作业,课业负担沉重。老师虽然很敬业,但这种“精英式”的教育,在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也只培养了几个优生,且大多数还“高分低能”。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全面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发展以学生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学生发展以德能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必须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充满灵动性。因此,我校本着“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的工作理念,重新构建了校园文化。在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实施“352课堂教学”模式。几年的锐意改革,拼搏进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市、区业务部门的高度认可。哈尔滨教育局基础教育处一处的王东升处长,市教育研究院的张丽华院长、王冰新处长曾来到二中提练、总结学校的课改经验,并拟向全市推广;呼兰区教育局称利民二中为呼兰区的“杜郎口”,定为呼兰区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基地,省内哈尔滨113中学、齐齐哈尔克东地区学校、牡丹江宁安三陵学校、佳木斯桦南林业局第四中学、桦川三中、大庆肇源超等学校、绥化北林中学等多所学校前来我校考察学习。一次教学改革,盘活了一个利民二中。课改让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多点开花,并喜结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省级地方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省诗教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市德育工作、中小学体育教育先进单位;区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标兵单位等四十余项殊荣。目前,学校的上级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家长可信度和学生认可度得到迅速攀升,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呼兰区学校中的一大“亮点”。二、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课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攻艰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课改实践者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固堡垒,更新教育观念。它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立足现实,更要1着眼长远,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改革,其它方面也必然要随之而动。在课改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明确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新一轮课改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带着这样的思考,2007年我校实地考察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和东营四中。在借鉴他们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构建了“35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