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与网络沙龙沙龙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后来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与会者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喝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教学沙龙是以教育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沙龙。它服务于教师,为教师创造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提供更多的交流、对话的时空。促进教师对专业领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锻炼教师的思维、逻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学沙龙越来越受老师们欢迎。近年,随着教师远程培训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沙龙形式也就融合了高科技的因素,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虚拟空间为载体的网络沙龙应运而生,并经常出现在培训平台上。如我们网培的“班级沙龙”。这种“沙龙”以版块作为一个互动场所,参与者不用车船劳顿,也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相互之间也许素未谋面,交流起来没有一点局促和顾虑。这种沙龙活动从时空、地域、学段等多角度延伸了面对面交流的便利,更具有自觉意识、高效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空间围绕着共同感兴趣的各种学术问题尽情交流,共同分享,每个参与者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并从中获得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互助与共同进步,真正实现了研修效果的民主、平等、开放的共享。教学沙龙属于学术研讨聚会,所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有所讲究。内容选定应结合教育教学发展形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沙龙主题就是讨论的话题,它是活动的核心。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沙龙话题又称为“发帖”,参与者在“帖”下发表言论称为“回帖”。标题、问题背景(发帖)或交流(跟帖)内容都要做到表述清楚,在措辞上尽量做到表意明确,态度恳切,能引起参与者(浏览者)的关注,激发参与者的参与热情。无论发帖还是回帖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态度、专业水平和表达技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