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会教育您的孩子把握严与爱的尺度VIP免费

学会教育您的孩子把握严与爱的尺度_第1页
1/2
学会教育您的孩子把握严与爱的尺度_第2页
2/2
1学会教育您的孩子把握严与爱的尺度——读《诺贝尔和他的母亲》有感近几天,偶然读了一本关于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童年的文章,文章以写实的手法,细腻描述了诺贝尔的母亲——阿尔塞尔如何用爱挽救了诺贝尔的生命,又如何言传身教,在困难的生活中乐观自信,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使之成材的故事。读完以后,我一方面欣赏母亲开朗的性格,幽默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更被其教育子女时恰如其分地把握严格与慈爱的尺度所折服。阿尔塞尔细心照顾孩子们的起居,但又从不娇纵溺爱孩子们,她让他们浇花、锄草、清除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出诺贝尔和他的兄弟们勤奋工作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想这种良好的教育也许就是诺贝尔成材的原因之一吧。而又有感于生活中、身边的一些父母教育子女溺爱、袒护或放任专制的做法……此时,我的思绪在不断膨胀,想了很多很多。的确,现在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而祖辈对孙辈的爱常常会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这种缺乏理智的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记得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种教育方式,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分寸感,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这个分寸感的确不好掌握,悉心分析一下,现如今家长教育子女时存在几种误区:(1)过分呵护型。这类家长常常是什么事都为孩子考虑周全,为其代劳,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过分依赖成人,这种孩子自然难有正常的、积极的、健康发展的个性。(2)过分干涉型。这类家长总是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在这种干涉之下,孩子很难有发散性思维,没有主见,往往养成人云亦云的习惯。(3)严厉惩罚型。这类家长的数量虽然不很多,但他们那种生硬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简直就是摧残,一方面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严重压抑,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的性格产生扭曲、畸形。这些教养方法都有点偏激,父母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无时不在左右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拉特克曾通过实证性研究证实:民主宽容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富有自信心和同情心,更会协调人际关系,且安全感较强,情绪较稳定,人格更为健康。所以,对于年轻而又缺乏教育经验的父母们来说,如何提高素质,为孩子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既不过分严厉又不过分溺爱,从而为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呢?首当其冲地是提高认识,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指出:“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认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养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虽然,现代父母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可不少家长不懂得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育儿知识。例如,爱游戏、好活动是幼儿的心理特点之一,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的,但有的家长怕孩子玩泥、玩水,怕脏、怕水、怕危险,限制孩子玩,不让孩子活动,这就违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着一定育儿知识的家长就会鼓励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帮助和指导,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意识就会得到发展。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孩子特点极其发展需要,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家教书刊,进入家长学校,收听电台的家教热线广播,收看电视中的家教节目等等。2.言传身教,优化家教环境,树立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经常看书的父母会发现身边的孩子也渴望自己能看书,求知2欲高。上学后,不用过多督促,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诺贝尔的母亲生活勤劳简朴,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用具坏了经常自己修理,诺贝尔也渐渐养成勤劳简朴的好习惯,板凳坏了,自己修理,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都尽量自己设法解决。再如,家长孝敬老人,孩子也一定会关心爷爷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会教育您的孩子把握严与爱的尺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