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变乱等。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2)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3)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业。【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2)教学难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方法: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材结构1,原因2,准备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兴起4,发展1,前期太平天国运动二,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2,后期1,天京变乱三,天国悲剧——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2,重振国威3,后期的保卫战4,失败教学过程A、新课导入:采用情境创设,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主题曲,调动学生情绪。然后以三种不同的观点引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认识: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泥腿子造反!又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还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你认为呢?B、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然后分部分讲述。(板书)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首先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找出运动兴起的三个原因。直接原因:自然灾害;(板书)1,原因:间接原因:外国侵略;(民族矛盾)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补充:这三对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阶级反抗腐朽清政府的统治。展示材料加深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认识: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阶级矛盾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许多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民族矛盾接下来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的准备,简单介绍洪秀全其人以及通过材料了解其创立的拜上帝教的基本资料。(板书)2,准备洪秀全档案洪秀全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①多次名落孙山使洪秀全对科举入仕灰心失望②广东相对开放的环境给了洪秀全接触不同思想的机会③清政府的腐败残暴给洪秀全提供了群众条件拜上帝教理论:a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b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c洪秀全在《太平天日》中宣称他是上帝的次子,耶稣之弟,是“真命天子”,受命下凡“斩邪留正”……后来,杨秀清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d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讲述拜上帝教的特点是将宗教迷信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为太平天国运动做了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接下来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并补充相关图片。(板书)3,兴起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