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河州的地质概况(一)、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全州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哀牢山系,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地壳抬升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形成了以高山深谷、山川间布为主的地形特点,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米,最低处为河口县境内红河与南溪河的汇合处,海拔仅米。州域中、北部地区以构造侵蚀、溶蚀作用为主,形成中深切割的岩溶中山山地与山间盆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区;南部地区则以构造侵蚀、剥蚀作用为主,形成深切割的高中山与河流峡谷为主的地形地貌区。全州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山脉、岩溶高原、山间盆地(坝子)、河谷四大类型。山脉主要分布于南部,属横断山东支哀牢山系及无量山系,海拔1000~3000米,山脊耸立,陡坡纵横;岩溶高原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地区,海拔1700〜2700米;地形峰峦叠起,坡度较大,山间盆地海拔1100〜1500米,地形较平坦,面积〜319平方公里;河谷主要分布于南、北两侧的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200〜1200米,河谷横断面呈“V”字型,谷坡陡峭。2、气候特征:全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C,极端气温、C;年平均降雨量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C、C,极端气温一、C,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毫米,年最大降雨量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州域水系较为发育,流经州内的河流主要有南盘江、红河、藤条江、李仙江四大水系。2(1)南盘江:州内干流全长公里,迳流面积平方公里,开远小龙潭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2220立方米/秒,(1971年8月17日测),最小流量为立方米/秒(1983年7月13日测),年平均流量130立方米/秒,年平均迳流量41亿立方米。州域主要支流有曲江、泸江、甸溪河、小江。(2)红河:州内干流全长公里,高差米,集水面积11496平方公里,蔓耗水文站1986年10月10日观测水位米,最大流量80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92立方米/秒,平均年迳流量亿立方米。州内主要支流有:小河底河、木龙河、南沙河、龙岔河、贾沙河、普洒河、卡房冲河、逢春岭河、麻子河、绿水河、大寨河、马卡依河、老碑邑河、新现河、新桥河、龙博河、南溪河等。(3)藤条江:州内河长公里,落差1460米,集水面积4200平方公里,据金平县金水河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1900立方米/秒,最小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64立方米/秒,平均年迳流量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乌拉河、茨通坝河、养莱坪河、金平河等。(4)李仙江:州内全长公里,高差米,集水面积3325平方公里,据李仙渡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67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支流主要有:小黑江、月芽河、牛孔河。州内湖泊、水库主要有:异龙湖、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个旧湖以及五里冲水库、大平水库、板桥水库、跃进水库,其湖泊面积分别为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蓄水量分别为亿立方米、4480万立方米、3500万立方米、2700万立方米、329万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分别为7949万立方米、8625万立方米、7676万立方米、5370万立方米。3、生态植被州域生态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及岩土性质因素的影响:(1)、在气候湿润的中、北部,石灰岩风化形成的红壤土分布区,植被多以灌木,少部分禾本旱生植物为主,植被较稀疏,区内岩石大部分裸露,植被覆盖率较低,仅10~40%,局部有石漠化发展的趋势;在砂泥岩、页岩、岩浆岩形成的黄棕壤土、紫色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