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脊髓灰质炎病毒概况及其相关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概况及其相关免疫_第1页
1/4
脊髓灰质炎病毒概况及其相关免疫_第2页
2/4
脊髓灰质炎病毒概况及其相关免疫_第3页
3/4
脊髓灰质炎病毒概况及其相关免疫 【摘 要】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属性和相关免疫做了概述;并且针对两种类型的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做了比较,就它们各自的优点总结了病毒防治方面的策略,同时对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所产生的 VDPV 循环问题做了综述, 最后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关的讨论进展。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减毒疫苗 灭活疫苗 【中图分类号】 R5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25)05-0362-02 1 脊髓灰质炎概况 1.1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 PV)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2 致病机理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首先从口进入,在咽、肠等部位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本病毒具有嗜神经毒性),病灶有散在和多发不对称的特点,可涉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最显著。脊髓以颈段及腰段的前角灰白质细胞损害为多,故临床上常见四肢瘫痪;大部分脑干中枢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都会受损,以网状结构、前庭核及小脑盖核的病变为多见。[1] 1.3 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典型的临床经过依次为埋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六个阶段。埋伏期一般为 5-14 天;前驱期有 1-3 天的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瘫痪前期病毒已侵犯神经系统,由于病损广泛而轻微,患者表现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痛苦、皮肤感觉过敏,维持时间较短;瘫痪期多发生在病程 2-7 天,发热及肌肉痛苦达到高峰时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热退后瘫痪停止进展;恢复期 1-2 年,仍不恢复视为残留麻痹。 2 病毒属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 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 20%~30%。病毒核壳由 32 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 VP1~VP4。VP1 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别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2.1 抗原性质 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特异性抗原,一种为D(dense)抗原,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含有 D 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coreless)抗原,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脊髓灰质炎病毒概况及其相关免疫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