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罗小容关键词:阅读积累兴趣练笔摘要: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以读通、读懂、读熟为目的,以读促写,以读导写,以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写作内容,来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初步掌握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真情实感,并经常练笔,以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是老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更好。我觉得可以依托课本中的文章,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读促写,激发写作兴趣并经常练笔,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一、读写结合,循序作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此话告诉我们:多读能加深理解。如能在“读”上指导得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种“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以读通、读懂、读熟为目的,边读边写,以读促写。这样,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学好基础知识,并能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学以致用,提高读写能力。读的方法是: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字词;课堂里,先解答疑难字词,然后指导学生用粗读、细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阅读课文或精读重点句段。在熟悉、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再根据所学的课文设计片断练习或习作。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试读、通读课文,从而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作者使用的语言文字真切的感悟到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作者把小兴安岭描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对小兴安岭,对祖国山川深深地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去安排材料的,如何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中心句展开写作的。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以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继而围绕第一小节的内容展开材料和叙述,在详细介绍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中心句的使用使段落中的重点十分突出明了。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再次用总结性的语言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学生在反复回味精读课文,深思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了思路,学到了写作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能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学到的习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去学校的周围或郊外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你喜欢的景物,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无论是写校园中的美景,还是写他们熟悉的望州公园都能用上课本中的写作方法,比如“总――分――总”结构形式的使用,按四季变化的顺序,围绕中心句来写一个意思,比喻句的使用让他们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求读的真实的心理写照。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往往会调动起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有时绞尽脑汁回忆自己曾有印象的名篇名句,好词佳句。有时不得不悔恨自己读书的贫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把写中求读的积极性与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从写作中找差距,激起学生的求读欲望。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求读,仿效范文写作。孩子有着较强的模仿性,而读中促写,以读导写,恰恰顺应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模仿更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喜欢模仿别人。孩子如果想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具体生动的表达出来,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有目的的把读写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写有所仿效借鉴。比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过渡句的使用,使所介绍的事物合理、完整、生动。后来在第五单元的观察习作中学生都能不自觉的运用上前边所接触到的习作方法。三、读、说、写融为一体。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文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个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言固定下来。”基于此,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