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心养成无痕无痕,是大自然教化的最高境界。瞧,暖暖的春风不知不觉地吹开了娇艳的花苞;细细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染绿了青翠的嫩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有了这欣欣向荣、万物峥嵘的春天。这如画般神奇的一切,是肃杀萧瑟、严峻寒冷的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大道至简,大爱无形,教化无痕,这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无声地启发。养成教育,我始终遵循自然之道,力求做到教育有心、养成无痕。一、身正为范,教师先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只螃蟹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斜着走路不雅观,于是大声地纠正他们。可是指责好几次孩子还是改不过来,她只好亲自示范给孩子看。孩子们看完,大声地说:“妈妈,你还不是一样歪着走的。”确实,“身教重于言教”。三尺讲台安身,俯仰有度;一支粉笔纵横,学识当家。那三尺讲台,一张黑板,原就是要将教师放大、放大、放大——放大成一个样子,一个学生可仰视学习的样子。整洁的服饰,得体的语言,端庄的举止,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无言的教育。可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教师能做到身正为范呢?我们要求学生语言文明,可做教师的又有几个人常常对学生说“请,谢谢,对不起”的呢?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可教师却自己靠左行,因为学生把左边空出来了,走起来更方便;要求学生随手捡拾废纸,教师却怕弄脏手,看到废纸垃圾,不是自己捡拾,而是扯直嗓子叫学生来处理;要求学生助人为乐,教师上课时看到学生掉到地上的学习用品却视若无睹,绕道而行……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试想,我们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又怎能发自内心地去帮学生养成好习惯呢?任你巧舌如簧,任你赏罚严明,没有身先士卒的将军,又怎会有百战百胜的士兵?教师若不能以自己的行为拨动学生的心弦,不能以自己的身教引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也就只能如水中花、镜中月一般,断不会长久。因为从内心里教师并没有把养成习惯看成一件重要的事,思之内,行之外,这样又怎能教好学生呢?所以,养成教育,教师先行,只有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好了,才有资格、有能力来教育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动力。二、第一引路,未雨绸缪第一,是个美好的字眼,它常常让我们想到冠军、状元、鲜花、荣誉;在养成教育中,它的地位也是最最显赫的:抓牢第一,你就抢占了养成教育的先机。每带一个新班级,我总在第一天就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并且首先要求学生从手头的第一件事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位,别人帮助了你要说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我还将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宣传周,采用各种方式向学生们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每周的第一天定为养成教育自我反思日,每天的第一节课伊始诵读近期养成教育的目标。之所以这么注重这个第一,是因为我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难得多。以前我老是事后诸葛亮,只有当学生们犯了错误才去指责纠正,自己气喘吁吁,孩子满腹委屈,效果则往往事倍功半。自从意识到这第一的重要性后,我尽量争取事事未雨绸缪,并根据本班的特点,第一时间规范学生的行为。果然效果不错。另外,我还和家长联手,形成合力,去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尤其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三、惩之有道,罚之有效养成教育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有奖必有罚。实施养成教育这两年来,面对学生的错误,我采取了许多管理方法,说服教育、禁止警告、乃至大声呵斥,甚至还将此写进了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在楼梯里奔跑,一人次扣一分,上下楼梯不靠右行者一人次扣一分,在校园内追跑撵打者一次扣5分——在这样精确到分、斤斤计较的管理之下,学生的行为一度十分有序。直到有一天,红领巾监督员向我汇报:我班一名同学违纪被抓住后,竟然一口咬定自己不是我们班的,而是别的班的!不光死不认账,还对别的班栽赃诬陷!我顿时火冒三丈,连珠炮式地对他进行了一番“轰炸”:“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这不仅仅是你违纪的问题,这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你不光知错不改,还给别的班栽赃抹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