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事实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用具】电流表3个、电池组1个、小灯泡多个(2.5V灯泡2个,3.8V灯泡2个)、导线、开关若干、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问题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电路,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这是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大家现在先来猜想一下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多少种可能?猜想1:电流可能从正极到负极由大变小.电流每经过一个小灯泡,就消耗一部分,回到负极时最小。猜想2:小灯泡如果型号相同,电路中各点电流就相同.小灯泡如果型号不同,电路中各点电流就不同.比如大灯泡较亮,它需要的电流较大;小灯泡较暗,需要的电流较小,电流大小与用电器有关。猜想3:靠近电源正负极的地方电流应该大些.电流大小与用电器处在电路中的哪个位置有关。猜想4:导线粗的地方电流大;导线细的地方电流小.像粗水管中的水流大,细水管中水流小一样。[过渡语]电路中的电流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导入二:情境导入类比分析:导体中流过的电流类似于水管中流过的水流,水的流动形成了水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问题:电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大小呢?回答:人们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各种效应,我们可以根据产生的效应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例如电流通过灯泡时,灯丝变热发光,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同一个灯泡发光越暗,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小;灯泡发光越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问题:把任意两个灯泡连接到电路中,请问两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几种?回答:有两种,串联和并联。【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在串联电路中,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过渡语]学习完本节知识,你的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二、新课教学(一)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思路一:【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并猜想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是怎样的.以下是几种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回路.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因为电流通过用电器要消耗能量.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小组4: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靠近电源两极比较大,中间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两个灯泡一开始靠近负极的比较亮,把它们互换位置后,靠近正极的又比较亮.【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2.5V灯泡2个,3.8V灯泡2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等.2.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在L1左侧、L1和L2之间、L2右侧,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比较电流大小关系,就可以找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3.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B点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C点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4)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测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电流实验次数IA/AIB/AIC/A第1次第2次第3次【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结论:三处电流相等.说明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评估】实验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知识拓展】电流表正确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两要”: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要“+”入“-”出.“两不要”:被测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