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班级姓名鉴赏古诗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二是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各种常见形象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4、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春。①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7、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8、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哀愁、感伤之情。例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李清照)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9、朝阳、红花春风、花香柔桑、细草,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10、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表示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例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11、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13、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