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3、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应在学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情感进行交汇,在想、说、议中内化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一起先来读几个词语。飞来横祸悲愤交加临终嘱托辉煌巨著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以上词语来说一说。二、初读课文,了解《史记》1.同学们知道《史记》吗?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对《史记》进行了简要介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3.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4.带着自己感受,齐读最后一节。三、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追求过渡: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史记》为什么说是司马迁耗尽毕生心血,用生命写成的?1.出示自学要求,生按要求自学2.交流⑴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便打消了这个念头。”①知道什么叫“飞来横祸”吗?司马迁遭受了什么横祸?②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他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出示“李陵事件”)③司马迁受了酷刑!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了什么残酷的刑罚呢?④酷刑使司马迁从一个殿上臣成了一个阶下囚,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这是身体的摧残,更是人格的侮辱!如果你是司马迁,此时的你会怎样想怎样做?⑤后来,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这样描述(出示)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司马迁此时的心情吗?出示词语,生齐读词⑵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刚才你们画到了吗?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书!”①司马迁终于选择了生。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②你能理解这句话吗?在司马迁看来,为了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的人,就轻于-------心里装着价值、责任的人就--------所以他一次一次地勉励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③过渡:(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出示:想到这里……)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看出司马迁已经把痛苦埋在心底?指导读④同学们,这幅图很简单,这段文字也很简单,可选择编写《史记》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⑤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丰富的想象,精彩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发愤。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这些发愤?⑥我们从司马迁的想法和做法中了解了——回读:这部前无古人……板书:忍辱写作⑶课文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史记》是司马迁几乎耗尽毕生心血用生命写成的?出示:①受父亲的影响,……板书:广积史料②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板书:研读整理回读: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3、我们从课文的1、2、3节中读出了《史记》这部辉煌巨著是司马迁用心血和生命发愤写成的,作者在第3节详细地描述了司马迁的想法和做法,而1、2节却写得很概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总结:描写人物我们应该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事详写。四、总结全文,叩问“发愤”的内涵1、说话练习: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司马迁这样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的英雄人物大有人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发愤是什么。发愤是——(出示说话练习)2、齐读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