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教材内容:人民美术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认识手绘线条表达空间关系的方法与特点。解决方法:通过教师展示环节,在黑板上现场绘画速写,速写内容为班级整体透视图,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教学难点:物象的空间位置如何在画纸上绘制出来,关键是第一笔如何落笔,怎样构图。解决方法:采用室外写生的方式,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写生,观察教学楼,体育馆,食堂等场馆的外观进行写生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总结。三、学生分析:在上学期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有关手绘线条图像的内容,这学期学习内容是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在以往的手绘线条练习基础上,发展到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但不能否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立体的概念,这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写生训练,并且需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四、设计理念:通过教师速写展示、室外写生、集体讨论总结等方法,解决问题。五、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多种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调动学生用手绘线条进行交流,传达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习惯用手绘线条的形式描绘和表达看到的事物,加以内心情感的抒发,最终可以通过手绘线条的方式去独立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物象之间的层次关系,在绘画时应把握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绘画方式。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独立观察能力,观察周边的事物变化,关注主流审美趋势,关心生活和环境的变化,用所学的绘画知识,结合内心感受,表达所见事物。六、教具准备:课件、风景画(数张)、石膏几何形体(长方体、圆柱体)七、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学习法八、课时安排:二课时九、教学过程:1、石膏几何形体与对应纸板造型展示。老师:同学们好,老师想知道怎样能使这张长方形的纸板变的更立体呢?学生(举手回答):把几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板围起来,就会更加立体了。教师:是这样吗?(老师展示石膏几何形体:长方体)(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老师:什么是体?它是指其内部有一定容积的物体,称之为体。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体存在呢?学生发言踊跃:教室、文具盒、书桌、粉笔盒、等等(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老师:我们怎样通过线条去表现他们呢?我现在用粉笔把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绘制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现场速写)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老师:当然能行!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绘制出我们所见的物象。首先,要掌握近的静物大,远处静物小的原理。其次,了解近实远虚的道理,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些手绘线条作品(图片展示,课件展示)板书设计: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上下、左右、?—————二度空间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老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绘制物象的上下、左右、远近呢?(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并把做针对性的点评。)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4、老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老师:没有想到大家可以描绘出这样多的表现方法,希望通过下节课的写生练习,我们能够学习和掌握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室外课:1、堂内传递本课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大家看,这幅画中画的是那里?(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十、板书设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