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这是20世纪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发现,它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的层次。因为这项“生物科学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发现”,两位科学家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为DNA复制提供了构型上的解释,使人们对DNA作为基因的物质基础不再怀疑,并且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DNA双螺旋模型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一、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真核细胞:DNA: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原核细胞:DNA集中在拟核。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分子量从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素组成:C、H、O、N、P*基本单位:核苷酸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结构: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G)因此,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AGCT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A-A-C-C-G-G-A-T--T-T-G-C-C-C-T-A-A-T之间形成2个氢键C-G之间形成3个氢键DNA碱基互补配对情况图解连接连接ATGCATGCDNA平面结构DNA立体结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结构特点:1、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3、双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答:DNA通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思考:DNA是遗传物质,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那么DNA是通过什么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特性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多样性:每个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的稳定性: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Pi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AN分子的稳定性。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链碱基对构成方式位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链碱基对构成方式1.脱氧核酸与磷酸交替排列;2.两条主链呈反向平行3.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位置双螺旋外侧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链碱基对构成方式1.脱氧核酸与磷酸交替排列;2.两条主链呈反向平行3.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1.碱基以氢键连结成对2.碱基互补配对A–T,G–C3.碱基对平面之间平行位置双螺旋外侧双螺旋内侧2004年9月8日,英国科学家杰夫里斯在莱斯特大学举办新闻发布会,纪念DNA指纹鉴别技术诞生20周年。1984年9月11日,杰夫里斯和同事在研究基因变异时,偶然发现基因中存在一些足以区分生物个体的微小结构,并于当天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DNA指纹”。由于DNA指纹的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世界各国目前已经在罪犯确认、血亲鉴定、确定遇难者身份等方面广泛使用这种技术。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核酸概念: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功能: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NARNA+蛋白质染色体双链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脱氧核糖磷酸ATGC何谓复制?所谓DNA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1DNA→2DNA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DNA分子的复制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大肠杆菌首先放在什么培养基中培养的?•2、然后转移到什么培养基中培养的?•3、如果是半保留复制的,离心后应该出现几条带?•4、三条带离心后在试管中的分布如何?•5、实验结论是什么?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自我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版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