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走进生活目标导航2016年是中国从事航天事业60周年。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体现了对航天人的厚望重托。6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思考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探索未知世界有何意义?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深化我们对太空的认识,为我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识记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征。2.知道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实践的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1.判断(1)学习“四个全面”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认识是一种实践活动。()提示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学习“四个全面”重要论述以提高思想认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提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之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提示错误。科学理论属于认识范畴,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思考: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能动性,二者是不是存在矛盾?提示不存在矛盾。实践的基本要素以及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同时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实践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探究点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探究导引2016年9月27日,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桥梁主体工程全面贯通。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是香港建筑师胡应湘1983年最早提出的;2009年完成图纸设计并开工建设。该工程从设想到规划,从规划到实施,汇聚了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针对地形复杂、技术不过关等难题,科技人员进行了抗风等多项实验,研发出多项新工艺新材料,保证了工程由蓝图变现实。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1)港珠澳大桥进行的相关实验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答案(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材料中的“实验室进行抗风等实验”属于科学实验活动。(2)①客观物质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具有客观物质性。②能动性。港珠澳大桥建设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