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情景导入★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掌握反射弧的构成。2.理解突触和突触间的传递。3.了解反射中枢。关键术语反射与反射弧神经中枢突触与神经递质单向传递、突触延搁反射弧的构成基础梳理1.反射弧的构成2.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思维激活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吗?提示不是。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思维激活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提示不能。至少需要2个。合作探究1.2.反射弧组成及相应功能比较结构组成功能结构破坏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至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只有感觉无效应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特别提醒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的判断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纤维(B)。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E)。③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纤维,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纤维。④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3.反射的类型及联系(1)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后才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4.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生来就有后天获得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巩固1]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纤维,c是传出神经纤维④a是传出神经纤维,c是传入神经纤维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突触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纤维,c是传出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答案A突触和突触传递以及反射中枢基础梳理1.突触和突触传递(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②其他结构:D.轴突末端、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2)突触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2.反射中枢(1)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2)组成①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③具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和综合能力就越强。[思维激活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是依赖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吗?为什么?提示不是。释放方式为细胞膜的外排作用,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思维激活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为什么只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