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2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学习目标:明确《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列举宋元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学习重点:《资治通鉴》、宋元《宋词、元曲》。学习难点:宋词、元曲发展的原因。※预习案:(相信自己,我能行。)一、《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改书近300卷,记述了从到1300多年的历史;全书取材广泛,考证严密,述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二、宋词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词。北宋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有《》等。女词人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等。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有《》。三、元曲元曲是和的合称,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是,其代表作是《》;元曲最著名的散曲作家有等。四、绘画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赵孟頫的名著有《》。※探究案:(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材料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请完成:(1)这两首词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的名篇,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是谁的作品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意境?(2)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2.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有什么特点?※检测案:(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选择题1.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唐代的开元盛世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2.继承并发扬豪放词风,最突出的内容是表现抗金御敌、收复中原雄心壮志的应是()A.苏轼的词B.李清照的词C.辛弃疾的词D.关汉卿的元曲剧本3.《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B.从战国到宋元时期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D.从黄帝到宋元时期4.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其中画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被誉为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的是()A.《清明上河图》B.《秋效饮马图》C.《纺车图》D.《耕获图》5.有一种艺术,它把音乐、歌舞、动作、道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这种艺术是()A.宋词B.元曲C.元散曲D.元杂剧教学反思:探究案:1.(1)词一是苏轼的作品,词二是李清照的作品。苏轼的作品反映了雄浑壮观、慷慨苍凉的意境;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幽怨、孤单、冷清之感。(2)苏轼的作品豪迈奔放,李清照的作品委婉清新。2.《史记》是司马迁一个人所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有几位著名史学家参与编撰;《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侧重政治军事史内容,重在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借鉴,《史记》内容较全面。检测案:1.D2.C3.C4.A5.B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导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